环球财经:天堂还是坟墓 地产化中关村问题重重(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7:46 《环球财经》杂志 | |||||||||
地产化的中关村 中关村是靠流通商业起家的,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地产业的发展,但地产业的兴起却阻碍了中关村的发展。这看起来像个悖论。
根据2004年发布的《我国八城市软件园调研报告》,可以将目前国内的软件园分为三类:公司模式(中关村、大连、上海、珠海);政府派出机构模式:由政府某一部门负责组建的(齐鲁、广州、深圳);政府和企业共建模式(杭州)。 由此,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便产生了:公司化运作的中关村如何赢利呢?据了解,地产收入占据着重要位置。 因为地产业的大量介入,使中关村迅速变得“昂贵”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海龙电子市场一个普通的柜台月租金是9000元,还要在入场前先交8.8万元的“赞助费”,就这样还要有资格的企业才能够入驻:必须是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的公司,个体户统统不准入驻。 此外,在中关村的其他园区,包括丰台、亦庄等地,受近来全国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和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一家中档写字楼开小软件企业的李建军向记者诉苦:"这样档次的写字楼竟然每平方米每天要6元钱,在北京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么高的价格。"李建军说,高额的租金已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有的企业开始选择住宅楼作为办公室或是直接买一套房子商住两用,还有的干脆搬往京城东部写字楼租金相对便宜的朝阳区。他自己也有离开中关村的意向,正在打听那边的房价情况。 以自有摄像芯片技术和产品与世界软"巨人"合作的中星微电子公司是中关村近年跃起的一颗"新星"。公司董事长、留美博士邓宗翰回顾创业经历时说,目前中关村可挑选的各类办公用房太少,造成区域的地价、房价及写字楼、公寓租金均比国内外许多地方偏高,这些因素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据了解,中关村的房价与CBD不相上下,而中关村中小型企业占绝对大的比例,10到50人的公司占到80%,私营企业占80%,很显然,这些创业型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特别需要节约成本,高额的租金无疑会为他们的起步带来巨大压力。 在中关村,现阶段该地区几乎所有地产项目,无论是办公物业还是公寓都将第一轮消费群体定位在中关村的IT企业。中关村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群落,既担负着“深入发展中国IT的重任”,现在又背负着“消化区域地产经济发展的任务”。这样的双重任务是否太过沉重? 房地产开发通常需要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因此迫于还贷压力,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将租金压力转移到下级商户手中。与资金流有关的地产空间有效利用率是开发商追逐的焦点,因此开发商们总是将资金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如何合理发展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则通常被放之于次席。 于是,有人曾有这样一句戏言“如果哪一天电子市场不行了,其业主说不定会将整层经营项目改为服装或小商品。”"'披着软件企业的外衣做地产生意'的公司比比皆是。"IT评论家方兴东在他2004年出版的《中关村失落》一书中直言不讳地把房地产称为中关村IT企业长远发展的票房毒药。 张钟宁在《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增长模式的调研报告》中说:“中关村的房地产起来了,但这也许意味着将积累了20年的高科技产业原始生态的破坏、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兑现’作为代价的。”“中关村已经逐步演变为以出让土地、环境资源,以市场吸引资金、技术投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批复’中所期待的,以大量的创新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除了地产,另一个挟持中关村发展的致命难题是融资途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