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尴尬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0:04 中国企业家 | |||||||||||||
本期主题 “中国制造”的进化
编辑指引 最极端的事情在不久前出现了:西班牙人烧毁了温州鞋,并爆发了一轮针对中国商人的示威游行,以抵抗中国商人的廉价产品给西班牙本地商人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中国制造”以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迅速取代了“日本制造”、“欧美制造”,但繁华并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实际的繁荣——始终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各国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案此起彼伏。 什么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也能像我们喝着可口可乐、穿着意大利服装、用着法国香水、开着宝马车那样,享受着“中国制造”带给他们的物超所值的快乐? 什么时候,“中国制造”也能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上分得较大的那一份? 本专题为“中国制造”的全球化生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中国制造”的尴尬困局 尽管“中国制造”充斥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世界工厂”的繁华却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分得份额的微小形成强大反差 文/汪维钢 “中国制造”正在世界大行其道。从LG到三菱,从GE到东芝,从西门子到伊莱克斯,从飞利浦到惠而浦,从诺基亚到摩托罗拉,从戴尔到IBM,从迪斯尼到Mattel,从耐克到GAP……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名牌都有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已在集装箱、家电、电子玩具等领域的上百个产品市场以第一的份额傲视全球。(见图1) 于是有人预言,“中国制造”将迅速取代“日美制造”、“欧洲制造”而成为新世纪制造业的代名词。然而,兴奋和自豪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化背景下令人尴尬的困局。 困局之一:在价值链最低端挣扎 “中国制造”在其优势领域为世界贡献了大部分产品,并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然而回报菲薄。以畅销全球的芭比娃娃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见图2),一个售价在9.99美元的芭比娃娃,扣除原材料成本0.65美元,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时总共增值9.34美元。“中国制造”在这块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只分得了0.35美元,占4%不到,而美国的玩具厂商和零售商得到的是我们的23倍!如果按利润计算,这个差距还要大。 亚洲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商Li & Fung的董事长William Fung著名的“3美元”论断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困局。他说“平均来讲,在1美元的出厂价和4美元的零售价之间存在3美元的差价,与其去拼抢已经少得可怜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国制造”恰恰在为这1美元拼抢。 困局之二:在本土市场丧失优势 在“中国制造”积极谋求向外国际化之际,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却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除垄断行业外几乎所有的产品市场,都能看见外资的身影,国际化正在我们自家后院愈演愈烈。 “中国制造”在本土市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应该比其他市场有更大的作为。然而,“中国制造”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本土优势而有所改变。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外资企业已经控制了1/3以上的中国制造业GDP和一半以上的进出口,而且增长势头不减(见图3)。 更糟糕的是,当“中国制造”在本土为产能过剩、价格战和日趋微薄的利润而苦恼的时候,许多曾经强势的本土企业倒闭或被外资收编的时候,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国际化却捷报频传。美国商会2003年对其254家美国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有3/4的公司表示它们在中国实现了盈利,更有一半表示它们在中国的利润高于全球平均利润。 困局之三:不受欢迎的国际化 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且只分得了最小的利益,照理说,“中国制造”全球化应该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就像我们欢迎外国公司和产品一样。 然而,最近西班牙埃切尔中国鞋商城的一把大火烧掉了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中国政府和大众对外国产品的友好并没有给“中国制造”带来同等的国际礼遇。无独有偶,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制造”反倾销议案更是层出不穷,普遍的理由是中国低价的产品对这些国家的相关行业和从业人员构成了威胁。 但是,比廉价更大的威胁在于“中国制造”充斥着大量假货。据美国海关的统计,2003年,在美国口岸被查获的假冒产品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66%,远远高于居第二位中国香港的5%和第三位墨西哥的4%。今年6月美国CBS电视台作了一个报道,指出中国假冒手机电池导致Verizon公司大规模召回产品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假货的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几年前,美国电子制造商就发起了NoChina运动,提出“远离中国零件”。用中国零配件的厂家,即便再仔细、再严格也不容易取得消费者信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经指出,中国市场上30%-70%的汽车零配件是假冒伪劣产品,很多美国人担心2005年中国放开进出口权以后,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一些直接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零部件进入美国。长此以往,“中国制造”恐怕连最小的那块蛋糕都保不住了。 (本文作者为科尔尼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