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小苑
近日,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自2012年央行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作为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一环,存款利率何时能够放开管制成为市场下一个期待的焦点。央行认为,当前尚不具备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条件,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开放条件还不成熟
从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近二十年稳步改革后,央行目前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此次央行进一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就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一步。
“利率市场化真正的难点在于存款利率。”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率的形成机制,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存贷款的市场利率,各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和交易对手共同决定利率价格,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义。
“此次央行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谨慎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认为,因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影响更为广泛,同时还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制度等的配套,目前这些制度还有待完善和推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在流动性偏紧和一些特殊考核时点,银行为了达到贷存比要求,会不惜重金拉存款。一旦全面放开存款利率,这种情况就会加剧,存款市场利率也会更加波动,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盈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会伤害实体经济。
何时开放尚无时间表
尽管当前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的条件还并不成熟,但是市场仍然对央行加快这一进程抱以期待。对于这个时间点将选在何时,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很难说有一个时间表,因为在推动这些改革的时候要把握一些时机,即使现在说一年还是两年也不管用。他表示,利率市场对各个方面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做这件事情稳妥一些比较好。
事实上,由于利息差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当前贸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存款成本将会大幅上升,银行利差就会收窄。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看来,直接放开存款利率限制会缩窄银行的存贷利差,冲击银行的盈利能力,控制不当可能引发恶性揽存竞争。如果步伐过快,短期内势必对商业银行造成直接冲击,很容易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存款利率放开,就意味着银行有经营不善和倒闭的风险。”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因此一定要依赖对小储户的保护,这种保护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存款利率自然就可以放开。
采取渐进方式逐步推进
“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中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管清友也表示,从央行的表态以及国际经验来看,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收资金已算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但由于理财产品存在监管上的局限,大额可转让存单(CD)更适合作为银行贷款融资工具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渡选择;第二步是放宽直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1倍,预计下一步将先放宽至1.2倍,最后再完全放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表示,这次的贷款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会走向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将按照放开贷款、存款、汇率、资本账户到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这样一个步骤来实现中国利率在国际舞台上的市场化。
推荐阅读:
延伸阅读:
1、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利率市场化的利弊有哪些?
利益一: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 利益二:有利于提高央行的政策操作水平 利益三:有利于金融市场发育及功能发挥 弊端一:提高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
弊端二:加大银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弊端三:增加银行经营成本会无序竞争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显示了央行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决心。
3、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步骤
首先,在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的同时进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即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利率信号的形成,形成比较完善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
同时,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对整个贷款利率的管制。
最后,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