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没有终点的末班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7:29 《南风窗》杂志 | |||||||||
□本刊记者 章敬平 好歹总算赶上了“中部崛起”的末班车,我故乡安徽的人们应该感到庆幸,他们再也不用自嘲似地感叹“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当我的“新闻脚”踏遍中部6省,我发现自嘲似的戏谑,并非故乡所独有。既没搭上东部沿海开放的早班车,也在西部开发中失去机遇的江西、山西、河南、湖南、湖北,都喜欢以这句话,嗟叹自己跌进一个被中央政策遗忘的角落
去年年底,故乡人开始调整“失落的心”,因为温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复了他在2004年人代会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承诺。今年全国“两会”,温总理第三次放言“中部崛起”。快意的中部人,开始盘算天上的馅饼。在非均衡发展战略中感觉自己被“盘剥”的中部人,再也不想用牺牲换取空洞的褒奖。上个月,中部6省的政协主席联名以政协提案,向中央讨要“崛起”的优惠政策。他们当然不会奢望深圳25年前的好运降临中部,但他们还是详致地研究了中央两年前送给东北3省的特殊政策。据说,每一次的中部智囊聚会,都要拿出“东北振兴”的政策反复揣摩。 一部分中部人士对特殊政策的迷恋近乎偏执。他们翻阅过老黄历,无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还是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不管是90年代中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还是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抑或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倾斜的政策始终是撬动“经济地球”的杠杆。他们坚称,“中部塌陷”吃的是不公平的政策亏。在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驱动下,中部人期待将政策之饼摊大。 然而,世界已不再是当初的世界。我担心,中部6省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我相信,中部6省已不可能再像深圳那样,赢得多少特殊的政策。“中部崛起”当然不是中央哄骗中部6省的一个画饼,但是在中央政策趋向普惠制的当下,这个或可聊以充饥的饼,一定不会太大。不是中央吝啬,也不是中央口惠而实不至。只是事过境迁,白云苍狗,后WTO时代的中央政府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毫无顾忌地推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当下的中央政府,也拿不出多少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特殊政策,安慰嗷嗷待哺的中部。在经济立法由内外双轨制向同一制转变的急速过渡中,希望中央给予中部以特殊的优惠政策,似乎不太现实。我们已向WTO作出承诺,要给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我们当下的任务是快速修正与WTO规则相违背的歧视政策,删除那些与公平相背离的地方性法规,兑现我们在入世谈判时答应过的条款,而不是创造不合时宜的力挺中部崛起的特殊政策。 在“非均衡战略”行将终结的当下,一些非市场手段的构思,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非均衡。非均衡发展战略,固然推动过阶段性的进步,但正如国家外汇储备局局长郭树清所说,它“提高了发展成本,降低了增长效益,限制了未来的潜力”。所以,我们不能逆着均衡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不客气地说,中部人士的少数愿望可笑而过时。比如开办中部开发银行,以解决金融机构惜贷的难题。过去,我们不是天天抱怨中国的商业银行呆坏账比例过高么,怎么现在又要违背市场规则为更高的呆坏账制造隐患? 将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想法,和《湖北日报》品评中部精神世界的贫穷和闭塞的报道联系起来,我想起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在武汉的一番说辞,他劝慰中部抛弃陈旧的计划时代的思维,自我拯救自我革新。我生在中部,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中部6省不能急于求成,眼下的中部只是一个政策版块而非经济版块,即便6省不是各打各的算盘,不是现在这般一盘散沙,也难以在朝夕间崛起。“中部崛起”理当从长计议,不可指望仰仗特殊政策毕其功于一役,而应着眼未来,寄希望于自救。一个理智的中部人应该冷静地认识到,中央给他们的特殊政策越少,意味着我们这个国家越为进步。 观察湖北为中部崛起营造的舆论氛围,好像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其实,中部不妨将“中部崛起”视作中央对中部的一次动员。哪怕他们搭上的,是一趟永远也开不到终点的末班车,如果他们收获了被鼓舞的士气、自我拯救的意识,也算是不虚此行。■ 《南风窗》封面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