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烈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何会打折扣(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05:1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具体来看,2005年以后,主要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银行已发股上市,未发股上市的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股上市,由此,三方面机制对这些商业银行的增量在各月份之间的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监管指标。2003年之后,存贷款金融机构开始全面落实1988年的巴赛尔协议关于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同时,中国银监会要求它们按照贷款质量提足拨备资金,由此,各主要商业银行一方面努力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并通过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经营效率原则进行经济资本的分配使用,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将当年发放的贷款在年内收回,以免因贷款余额过多而影响到年底的资本充足率数值和提取较多的拨备资金(拨备资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这将明显影响税后利润的数额)。其二,经营业绩。上市银行要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经营业绩,同时,这些上市银行的高管人员和行员的收入也与经营业绩挂钩,为此,他们就要努力将当年实现的收益在当年收回。由于迄今中国的银行还主要依靠贷款获得营业收入,而贷款资金在大多数场合是在到期日才偿付本息,因此,在年初投放较多的贷款并争取在年底收回这些贷款,对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表现是一种有利的选择。其三,超额准备金数额。商业银行体系中存在着巨额的超额准备金,这些资金通过各项存款进入商业银行体系,对每家存贷款金融机构来说,都是有着硬性成本的资金,将它们投入使用是提高经营业绩的一个关键举措,因此,只要监管部门不采取行政机制予以限制,各家存贷款金融机构都有着将这些资金转化为贷款资金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的这些机制与实体经济运行在各月份间对资金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而大致吻合。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是各家实体经济企业展开供销订货、采购资本品、进行投资项目安排等经营活动关键时期,为此,需要有较多的资金支持,也就有了较大规模的贷款申请。

  这样,内外部机制决定了每年初的贷款量较大,贷款增长率也较高。这种势头本来在5月份以后就将自然下落,但2006年和2007年,鉴于1-3月份贷款增速较高,货币政策当局急忙出台了提高贷款利率的措施,意图在于抑制贷款增速较高的势头,可结果是扩大了活期存款与1年期贷款之间的利差,刺激了存贷款金融机构的放款热情,使得5-8月份贷款增速依然在高位运行,最后,不得不通过行政性窗口指导予以限定。

  由上分析可知,提高存贷款利率不仅未能抑制过剩资金向贷款资金的转化势头,反而,加速了这一转化进程。进入2007年以后,超额准备金数额基本上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走势,只是到11月份采取了行政性窗口指导限制各家存贷款金融机构继续新增贷款数额以后,超额准备金数额才呈现增加走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在刺激贷款增加的条件下,有利于缓解资金过剩的状况;在抑制贷款增加的条件下,将促使过剩资金进一步增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资金过剩状况的加重,与抑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直接相关的,因此,紧缩信贷增长的政策不是缓解资金过剩的有效措施,相反,它是促使过剩资金增加的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