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的钱怎样为人民谋福利(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2:46 华夏时报

  与此同时,目前的经济形势要求整个宏观政策体系为反通胀服务。除了货币政策需要从紧之外,压缩财政支出将被视为短期内控制总需求的一个较为灵活的政策工具,并成为反通胀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财政政策或将明确提出,在今后半年中,中央和地方在原预算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削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行业的资本性支出。虽然推动这些政策的难度一定很大,而一旦政府下大决心“从我紧起”,将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反通胀的决心和能力的信心。

  货币政策的明朗化,有助于技术指标严重超卖的A股初步摆脱当下困境。但市场信心目前看来并未就此稳定。在目前的市场情绪下,无论采用何种货币紧缩政策,都将对A股市场构成冲击,“利空出尽变利好”的市场反应已不太可能重现。如今,任何的货币紧缩政策,都将直接收紧流动性,而实体经济的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激发大非减持的冲动;流动性不断收紧,而大小非近乎无限量供应,一张一紧之下,将驱使资金加速从二级市场流向实体经济。央行当前为投石问路而放缓调控的脚步,是否会导致这个过程更加漫长而痛苦?

  但促使央行不愿加息的表面理由有:外贸出口下滑导致对经济增幅的较大负面影响,以及因美国大幅降息导致热钱涌入中国的担忧。

  从国际因素看,在美国减息的同时,中国继续加息会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吗?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加息的理由却未必因此成立。未来数月之内,美联储的减息不可能永不停止,而欧洲央行也不可能不继续减息,人们已经预料美元下半年开始就有可能反弹,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压力将因此可能明显放缓,热钱流入的压力届时想必自然会有所减弱。若不加息,则负利率继续恶化,一旦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银行体系,其后果难料。面对巨大的通胀压力,央行当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国内因素看,物价上涨已被政府视为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新一届政府也已把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确定为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并提出了4.8%的年控制目标和8%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按照这样的预期,加息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调控工具,因为目前的年利率为4.14%,离4.8%的可控通胀率还有一到两次小幅加息的空间。以8%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继续压缩货币规模也是必然的选择。

  月初连续发布的一系列关键数据都在表明,紧缩政策是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此前市场预期的紧缩政策是进一步加息,而不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出台的政策显然要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柔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继续加息。由于今年前两个月的CPI数据居高不下,呼吁加息的声音依旧强烈。人们普遍预期今年CPI将低开高走,并认为随着雪灾影响的逐渐减弱,3月份后CPI增幅将出现回落,但仍会高位运行。

  毫无疑问,央行当下最紧迫的任务还是应对通胀、保持币值稳定。尽管面临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央行在加息决策上显得更为慎重,但从补偿负实际利率的角度来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当后续的经济运行数据4月份公布之际,或许就是加息之时。

[上一页] [1] [2] [3]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