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强调货币政策供给效应的时候到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12:45 华夏时报

  因此,中国正处于这样一种经济失衡的条件下:一方面现实中通货膨胀正在发生,另一方面从长期看,又充满对重新到来的通货紧缩的疑虑和担心。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选择就很困难。宏观经济政策,无论是财政或货币政策,无外乎紧缩和扩张两个方向。在中国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扩张呢?若采取扩张性的政策,继续放松银根,加大信贷,降低存贷款利率,扩张信用,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更快,潜在的通胀压力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演化成恶性通胀。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降低通胀压力,有助于降低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但由于现实中通缩的威胁很大,如果紧缩需求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经济衰退及严重失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出现了两个矛盾。一个是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宏观政策,即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就支出而言,财政赤字并没有取消,还是维持一定规模的国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在扩大。而就税收而言,2004年以来的基本方向是减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农业税的改革,都属于减税。所以从整个财政政策上看,属于扩张性的税收政策。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从2003年9月以来,一直是紧缩性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贷款利率已经多次上调。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紧缩政策还要延续。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在扩张而货币政策在紧缩,采取松紧搭配而不是双紧或双松的宏观政策,这与当前中国既面临通胀压力又面临通缩预期的经济现实是相适应的。这样一来,两大政策的效应会相互抵消。

  货币政策受限经济失衡

  货币供给上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国际收支的失衡使货币政策的选择上产生了新的困难。中国作为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投资需求大,外资进入较多,同时由于中国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本币价格偏低,又导致大量热钱进入中国市场投机,等待人民币迫于贸易等方面的原因而升值。这样,一方面经常项目下贸易出超,出现大量的外汇节余,另一方面资本项目下大量外资流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资本净流入大国,到2006年年末达到2.2万亿(2007年FDI超过700亿美元)。在国际收支领域,流入的外汇大于流出的外汇,出现严重失衡现象。2007年年底外汇储备超过了1.53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3.3%。为维持外汇储备所需占用的人民币就越多,即外汇占款越大。维持1万多亿的外汇储备需要10万多亿元人民币,如此多的外汇占款,意味着M2投放除了正常的基础货币供给的通道银行信贷外,外汇储备的增大也使得人民币的投放额度不断增大,实际上是通过两条通道投放货币,从而使得流通中的货币迅速增加。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主要是对信贷供给采取紧缩,通过上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收紧银根。但从宏观上看,外汇储备越多,投放的人民币就越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就越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来越弱。

  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整个经济对出口依赖度增大的同时,投资需求增长不能完全吸纳储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增长的剩余储蓄反过来寻找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收支矛盾,失衡加剧,但由于内需不足,货币政策又不敢制止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会越来越弱,如果不加大力度的话,会出现这种累积性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