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过热,还是逐步通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经济过热,还是逐步通胀? 记者:如何看待今年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是否会逐步步入通胀?导致这些数据不断创新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本土专家看法 增长势头过快会发生过热 宋国青:判断当前经济是否过热,可以参看2季度尤其是6月份的生产水平是否超过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超过潜在生产能力。其实与上一轮宏观经济相比,从量级来看,现在的增长速度最多超过应有的GDP一个到两个百分点。所以当前的数据还不能用来简单判断宏观经济的热度;但从长远来看,实际生产水平的增长率正远超过了潜在生产能力的可想像的增长率;即使现在没有过热,但按目前的增长势头,过热很快就会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实际负利率产生“通货膨胀加速机制”,由于目前利率涨幅赶不上CPI涨幅,导致实际负利率状态刺激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经济指标扩张,进一步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如果没有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对加速通胀过程予以抑制,情况将更加严重。 另外,目前推动物价上涨的真实动力还是货币供应问题。从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3看,其增速已经接近20%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增大及流动性管控的缺口是目前CPI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 应从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左晓蕾:从数字上来看,过热与不过热要有个参照物。因此要判断上半年11.5%的增长是否过热,首先要寻找一个参照物。从短期内来看,只能拿它跟去年的数据相比。如果说去年11.1%的增长是“平稳较快”的话,那11.5%也应该是“平稳较快”。 但短期内还要关注另外一些指标,“低通胀,高增长”应该是不过热的,但还要注意到通货膨胀的数据。本来我们就一直在低通胀的情况下运行,而且适度通胀也不是一件坏事,比如前半年3.2%的增长也还是反映了经济的平稳,但是六月份的4.4%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它呈增长的态势,而且增长的态势还比较大,“高通胀,高增长”这就是过热的明显表现。 从长期来看,过热还应该从一个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一个是潜在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则跟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有关系。宏观经济能够平衡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储蓄要等于投资。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到了30%、40%了,而储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的接近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不能持续的问题。 上半年增长在正常范围内 殷剑峰:总的来说,上半年经济达到百分之十一点几的增长确实有些高了,但还在正常范围。目前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反映了供给方的技术进步、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而需求方则反映了消费。因此当前经济增长并没有过热。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回落,因此投资并不过热。而出口增长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大多数企业都抢在7月1日之前出口,因此这个增长也只是临时性的。 还不存在过热或通胀可能 张立群:我认为不存在过热,也不存在通胀的可能。首先是因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改善了,现在经济增长更多是由消费来支持的,消费需求比投资稳定性要高很多。其次,现在社会的供给也是比较好的。形成供给的一些要素条件,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这些条件都是非常好的;而企业对市场投资需求的反应比过去快得多。在供给基础非常好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价格上涨的基础。从需求结构和供给基础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既不存在过热也不存在通胀的前景。 外资投行看法 中国经济目前已全面绷紧 梁红:经济已经“过热”了,而且将走向更“热”。相比二季度的数字,我们预测三季度的CPI和GDP还要再高出1至2个百分点。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从融资的角度来看,信贷、直接融资等都增长得非常快。货币供应量过快引起需求扩张加快,超过整体生产供应能力。尽管经济发展的“瓶颈”并未明显体现,但是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全面绷紧。此外,目前的调控措施,也看不到有促使经济明显往下走的趋势。 根本原因是要素价格过低 哈继铭:中国经济是“过热”了,主要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上。如果说2004年经济“过热”受到的瓶颈制约是油、煤、运的短缺,那么今天的经济增速将令中国的空气、土地、河流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 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是要素和资源价格过低。有些过低的要素价格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如工资和利率过低,那是因为中国劳动力过剩和储蓄率过高。至于汇率水平,从来就没有一个人知道中国合适的汇率水平是多少。汇率灵活性需要增强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其水平的调整将取决于许多要素,包括对环境污染处罚力度的加大和资源价格的理顺。 警惕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孙明春:虽然各项指标都比较高,但我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只能说要防止“过热”。今年上半年GDP增长比较高,我认为主要是贸易顺差造成的。举例来说,中国的GDP中有大约7%是主要由净出口造成的。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85%,这就为GDP 增长率贡献约6个百分点。而剩下的5.9%主要受消费、投资等影响。 经济是否“过热”,可以从比较历史上的几次“过热”中看出来。以前几次“过热”的共同特征在于,需求拉动导致供给不足,从而造成生产资料、消费品———如交通运输、电、煤、钢材等价格上涨。而今年经济增长很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瓶颈问题。不过,虽然目前说“过热”还为时过早,但如果经济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最终还是有可能碰到瓶颈问题的,从而出现“过热”,因此现在要警惕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经济增长速度仍有望持续 沈明高:中国经济还没有“过热”。首先,需要判断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可持续。从2005年开始,外贸顺差增速超乎所有人的预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两个引擎,但近来出现了向出口倾斜的趋势,并成功推动2006年GDP增长跨过11%的门槛。如果外贸顺差能够在未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那么有可能支持中国经济在今后几年保持11%以上的增长速度。 其次,中国短期内出现大规模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今年的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具有周期性特点;另一方面,只要外需趋软,就会对国内的价格产生压力。 经济增长质量比历年都好 龚方雄:中国经济增长还没有“过热”。经济增长加快目前是全球性的现象。判断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要看经济增长质量。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比以往历年都好,公司盈利在加快增长,资本有效配置也在提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