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大型银行改制上市路径 交行模式值得复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5:3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钱琪主持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最难点在于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关键是中国的银行改革。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政府正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加速银行改革的进程,而在海外上市,让国有银行接受国际标准的监督和检验,将使中国的银行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了1999年银行业的注资、2000年的剥离后,改革方向越来越清晰,强调的是制度改革。因此注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清理资产负债表的同时,强调了公司治理机构的建设,强调了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强调了上市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强调了它的长期性、商业银行化和国际化的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几大行都在谋求上市,引入战略投资机构,来建立完善的各自的治理安排可以看成是一种目标;而目标实现后,国际投资者真正看重的是,金融再造之后,各商业金融主体是否真正能够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真正创造出一种新的内部机制。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发表了一个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它认为中国的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二是会计与披露标准问题;第三即是操作风险。

  中国的汇率制度刚刚进行了调整,而明年起,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引入巴塞尔协议第二版,对金融机构实施更为严厉的监管……在种种新形势下,应用穆迪的评价指标,中国的银行在海外上市将会面临哪些管理、法律、会计、观念、文化上的挑战?上市不仅仅是银行改革的一针“兴奋剂”,持续的压力来自哪里?银行上市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新课题?

  近日,本报特别邀请了熟悉银行海外上市业务与法规的专业人士,聚首21世纪香港投资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汇率变动无碍商业银行IPO

  《21世纪》:这次人民币汇制的变动,对于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正在操作中的财务重组及上市进程会有哪些影响呢?

  胡祖六:这次调整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单从汇率的变化幅度而言是非常温和适度的,汇率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更加有助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体制的信心。去年香港很多投资者就很担心中国的宏观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等问题。如果经济硬着陆,新一轮的不良贷款产生,银行首当其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上市,属于逆市而为,一定困难重重,现在政府宏观政策有些调整,汇率政策更富弹性,更加有效,会减少经济对行政手段的依赖,增大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这些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制、重组以及海外上市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李克非:人民币升值对于刚刚获得政府注资的商业银行是有一定影响的。中行、建行分别获注资225亿美元,工商银行我所知的也有150亿美元的注资。这些资产可能由现金、债券或是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组成,随着人民币汇制的变动,会产生一定的汇率风险。但是如果政府或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安排,那么将另当别论。

  浦永灏:在浮动汇率下,对银行技术上的操作以及风险控制会有一点的影响,但银行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因此影响不会很大。相反对那些在海外有办事处的银行来说会更有利,因为它们可以更方便进行这方面的头寸操作,名正言顺。

  梁国威:汇改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这取决于每家银行的外币净资产,如果这部分资产不大的话,人民币升值对其的影响也就比较小。

  总的来说,汇率变动从会计方面给银行造成的影响主要是1、取决于其外币存款的结构,在这方面,农行和工商的影响要比中行、建行小一些;2、取决于外币结构与经营地域的搭配。很难笼统地说人民币升值2%会对银行的盈利的影响会是多少。

  2. 要数字还是要体制?

  《21世纪》:海外投资者是如何看待商业银行这种剥离、注资、上市三部曲的?

  胡祖六:这涉及到政府在银行改革中的作用和角色问题,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国内很多经济学家倾向于反对政府这样做,认为这是道德风险的源泉。看了很多国际案例,我自己深信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少的,中国的银行历史之久,问题之多,光靠自身力量去解决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剥离、注资都是催化剂,给银行的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层层改革都要跟上,是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体制、机构、观念、文化都要变。几百亿的剥离不良资产,几百亿的注资,把资本充足率提高上去,这些措施都很重要,是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投资者真正看重的是从此以后,银行是不是真的可以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稳健、有效率、追求利润、给股东创造价值的一个银行。

  李克非:我想投资者会了解,四大行的不良资产率这么高,主要是跟他们的历史原因有关,过去贷款主要是政策性贷款,信贷风险控制效率不高。但目前大家更需要关注的是,他们不良资产剥离之后,能否保持目前的水平。我们如果把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比作“人造美女”,如果她能继续变得漂亮下去,那么投资者也会看到。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银行改制 相关网页约135,389135,389135,389983,531983,531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