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退市还要誓死一博 记者揭露股民炒做PT股心理

2001年04月30日 18:04  CCTV《经济半小时》 微博

  水仙的凋谢,打响了我国股市退市的第一枪,也从此翻开了中国证券史上崭新的一页。为探访面临退市危机的PT公司,我们《经济半小时》的记者也兵分6路,奔赴上海、成都和深圳,给你送上了最新的报道。这组报道到昨天暂时告一段落,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很多人都向我们反映了他们对退市的看法。安徽芜湖的网友邱波在给我们发的电子邮件中说 ,在过去几年的中国股市里,越是连年亏损的企业就越是受到大量资金的非理性追捧,T类股票整体走强而绩优蓝筹股则长期低迷,这种市场表现将“越穷越光荣”的理念推到了极致,这对证券市场本身以及对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构成了深远危害。水仙的摘牌是退市机制的开端,只有将垃圾企业的退市制度作为永不停息的进程,而不是偶尔为之的典型,中国证券市场才能真正告别“越穷越光荣”的荒诞时代,迎来资本市场大发展的春天。

  退市迷雾逐渐消逝,接下来本栏目亲临PT采访第一线的记者将与你见面,亲口讲述屏幕背后的故事。

  七天来,本栏目全面探访了一次沪深股市的PT部落,对有退市可能的六家公司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报道。我们的记者兵分6路,到上海,到深圳,到成都,一一造访。其实,自从PT制度实施以来,我们栏目就对这些公司进行了持续关注,充分报道,不断提醒投资者风险,这次探访应该说是我们这项工作的一个总结。今天,这些探访PT的记者将与你见面,告诉你屏幕背后的一些故事。

  陈大会:水仙退市对中国股市有很大的震动,但是对投资者真的有这么大的震动吗?

  张鸿:我们采访了几个投资者,而且我们当时委托上海的五个证券营业部做了一个调查,结果令人非常惊讶,这五个证券营业部中,所有持有PT类股票的股民,他们持有的PT都是水仙。而且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我们周围有很多的散户在看,我们采访经常会被这些股民所打动,他们就说水仙不可能退市。

  陈:这是你们在水仙退市之前调查到的?

  张:水仙公布年报的那一天,我们在上海埔东的一个证券营业部。现场采访的时候,他们的分析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在现场我们和包括一些财经类媒体的记者,几乎被他们所说服。

  陈:你在现场判断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张:因为他们根据十年以来他们在证券市场上投资的经验。

  梁军:按股民的说法就应该是刀尖上舔血,我们作为记者就特别关注为什么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的股民要去刀尖上舔血。

  宿琪:但是我觉得这种刀尖上舔血的现象决不是这次PT才表现得这么明显,我觉得可能在过去,一些爆炒PT类、ST股票的这种现象有很多很多。

  万红:水仙摘牌的前几个星期,我们都知道PT它只有一个交易日。连着前面几个星期,所有的PT开盘就是涨停板,那么投资者他肯定就要撞撞这个运气。当时我就问他们如果它一旦退市怎么办,他们说它不会退市的。我说为什么不会退市,他说肯定不会退的。我说你们一定要考虑到今天的大环境不一样了,他说不会的 ,他说国外都没有ST、PT,为什么中国有呢?那我说你有没有考虑过PT之后中国还会有什么呢?他说PTT呀,我当时都傻了,我特别震惊怎么会是PTT呢。我觉得特可笑,但是我又问他,咱们暂且不考虑你说的那些原因,如果它一旦被摘牌的话,怎么办?他说我就认倒霉呗!我发现他们心态还不错。

  梁:那么十年以后我们再来看他的选择行为的时候,会看为什么会在中国证券市场十年来会培养出这样的一种投资心态。

  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不相信会有退市出现呢?

  张:这些投资者之所以自称也是投资者,而且我相信十年来他也是凭着自己这种理性的分析,来进行股市投资的。为什么还要去冒这种险呢?就是因为……

  陈:可能不是冒险。

  张:不规范的市场使理性的投资者也变得非理性了。

  陈:退市之后你们看到的那些不相信退市的那些人,是什么表情?

  张:他们的反应很激烈。就是说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水仙会退市,所以他们对他们的分析,倒不是说对他们自己的分析产生了怀疑,而是他觉得他分析的这个基础变化了。比如说政策上还有市场,这些东西不是非常的规范,他们把责任推给市场。

  陈: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张:有责任,金先生就说他说我能承担一半的责任。

  陈:那一半是什么责任呢?

  张:自己投资、自己冒险,赌一把,他觉得赢面大。他觉得赢面非常大,所以他愿意赌一把。

  陈:水仙退市之后好多人还能看到PT的涨停板,为什么?

  万:他肯定会有涨停板的,因为就是说除了水仙退市,其他没有退市的,包括网点农商社双鹿,所有的全部给予了六个月的宽限期,这六个月绝对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又跨越了生死线的一步。

  陈:这六个月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什么意义?

  万:投机的六个月,最起码我认为可能是应该是对一部分人来说,这应该是投机的六个月。

  陈:但是水仙已经退市了呀!

  万:水仙退市,但它们有六个月的宽限期。在这六个月,它们不会停止交易。

  陈:这六个月还可以作为……

  万:当然可以。

  梁: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可能是被判死刑,但是还是要赌一把,按他们许多股民的说法,开玩笑说爱拼才会赢。但这种拼的基础是什么呢?所以我们还是对这个表示质疑。

  张:事实上是这样的,历史可能一次一次证明胆大是可以挣钱的,胆小谨慎可能是挣不到钱的。

  万:就ST、PT这种特别处理的股票,已经给了他们这种前车之鉴。

  陈:水仙退市对这种经验也否定不了吗?

  众记者:否定不了。

  梁:我觉得它是第一次提出了真正事实上的打击。就象张鸿拍到这两个投资人一样,我想他现在的心态肯定是每天倍受煎熬的。

  陈:投资者过去在PT上的那些经验,以后还有用。

  梁:我觉得不会,我的调查结果好象是跟这是相反的。我在成都走过几家营业部,我跟他们营业部的负责人,包括跟散户都聊了天。当我问到他们会不会投资PT红光的时候,他们反问我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还会投资PT。

  张:他们可能还会有希望。

  梁:所谓赢面就是一种赌博。

  张:对,它有希望就是宿琪所说的,庄家可能还会因此给很多投资者以希望。

  宿:而且这不是过去时,就是现在进行时。它现在仍然是这种状况,你能否定投资者的这种状态吗?投资者是有责任的,但是这个责任到底应该归究到什么程度,就是哪些方面应该负担责任,我觉得大家更应该深层次地思考这个问题。

  陈:说服那些投资人听从梁军的这种观点,很困难吗?

  张:非常困难!

  万:而且我觉得调查是不一样的,梁军可能在红光发现的是那样的投资者,但我们在上海发现的绝对不是。包括张鸿,包括我发现的,我也采访过网点的职工,我说你买PT,他说我为什么不买,我说你什么时候买的,一看就是一个生活过得不怎么样的那样一个人。他说我去年买的,到现在手里还攥着呢!我说你准不准备卖,他说我不准备卖。我说我采访了很多人,人家说都不敢买PT,他说你根本就没找着。

  梁:我觉得作为媒体,它应该有责任在这六个月当中,不要为投资者制造一个悬念迭出的一个事件。比如说这家公司、哪家PT可能要重组、要怎么样。那么投资者会觉得在这六个月当中,仍然会是一个拼搏的好机会。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理智、或者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这个时候,它更多的应该是提醒投资者的风险。

  陈:投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赚钱,该听你的还是该听你的。

  张:赚钱是有风险的,中国股市发展的这个十年,你面临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也不会血本无归,这股票不会退下去。但从现在开始,股票可能会退下去,你可能会一分钱都没有。

  陈;还有一个就是信息披露,这次你在调查的时候,你去趟了一个垃圾场?

  宿:PT双鹿导致走向失败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一个点在这个房地产项目上。它一共花了大概近一亿,买了1391亩的土地。从它上市之后所有的年报,我都翻看了一遍,95年之前没有对此事做过一个非常详细的公开报道。

  陈:这个项目对它这个公司来说,是个主要项目?

  宿:非常重要。我们遇到的净是些什么人,收垃圾的人!有一个看房的老头,他说那个草,当时他们进入这个工地的时候,草都是修整过的,那个地面都是修整过的,现在那个草都长得有一人多高了。

  陈;这个公司往那个地方投了一个多亿?

  宿;对!我到至今,我如果不去的话,我也不知道。

  陈:那么这些PT公司信息披露出来的东西,就是投资者能够看到的东西,和你们实际看到的东西,差距都非常大吗?

  万:应该是这样,因为我觉得好多东西是能够看得到的,好多东西是看不到的,就比如说双鹿、水仙、红光,这种是有厂房的。即使我是投资者,我去了,我大概也能看到比如说它亏损,或者破烂不堪。但像网点你根本什么都看不到,它就是一层办公楼,什么都没有。因为它是做房地产的,它的地产在哪儿呢?你去哪儿查呢?连我们都查不到,我们只能通过非常边缘的这种信息,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我觉得投资者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工夫和时间以及精力来做这个事情。而我们才能找到其中的几个是什么样的,那你要单靠投资者的力量,你绝对做不到。如果你不在媒体、报刊公开披露的话,投资者是绝对不知道的。而且我相信可能包括一些监管部门,他们都不一定知道。

  陈:调查不到,拍不到的东西,实际上是更危险的东西。

  万:是一种隐藏的危险,非常危险的东西。

  宿:而且我觉得在很多公司,它可能会在一些信息披露上做一些文章。我觉得它会设局,或者是设一些圈套,比如说PT双鹿的房产项目,它95年以前是弱化这个项目的,那么它可能对这个项目到底能否盈利可能是心里没谱的,它却把这个房产项目其中有一笔回收的资金1500多万,这个资金却做到了第一年93年盈利的帐户上去了,它做进去,当然是普通的投资者是不会知道的,但是它已经在把这个房产项目的利润算进去了,但是它却不把这个房产项目公开说它做这个房产项目。

  陈:你们所调查的这四家PT公司,他们都在信息披露上做假过吗?

  梁:在我们所调查的这四家当中,可能信息披露都有问题。那么我们调查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实际上信息披露的虚假,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在撒谎。那它为什么要撒谎,作为媒体的记者,你一定要把这个猫腻告诉投资人,那么可能你所做的调查,就真正能够对投资人的决策起到帮助。

  陈:很多股民对你们的现场报道,还有你们制作出来的节目非常地关注,因为你们有十多个记者在做这个节目,但是也有一些人想问,就是你们所拍摄到的那些镜头,大家看到的是不是经过筛选的?

  梁;我们这个节目没有明显的禁令:什么样的镜头你可以播,什么样的镜头你不能播。而且作为我们公司调查这一块,我们一直追求的一个理念,就是希望让我们的节目能够带着投资者尽可能地去接近上市公司,让他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陈:你们尽可能地把观众或者投资人最想知道的东西告诉他,对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什么损耗?

  张:没有。

  梁:我们尽可能做到能够在现场。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看,用我们自己的耳朵去听,用我们自己的判断力去判断。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做这个节目一直想追求的东西。

  陈:你们怎么能保证你们所拍摄到的、你们所报道出来的那些东西,就能够代表全部?

  万:不是全部。我们觉得不见得是全部,有的可能是全部,有的不是全部。因为我们不见得能看得很全面,我们只是说把我们所看到的,我们镜头带着投资者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客观地展示出来,但它绝对不是全部的东西。

  陈:但是这一部分对于那个全部来说,有多重要呢?

  万;我觉得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最起码我们反映了它基本面的一些情况。

  梁:就比如说这次采访当中的PT水仙,我们可以把很多媒体的报道拿出来看,可能就是半小时的记者能够在PT水仙最后的时刻,进入了PT水仙公司。我想所有的记者,都想在那个时候能够看看水仙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半小时的记者能够进入,我想可能跟我们一直追求的在现场这样的一种理念,是有关系的。

  陈;你们这些在报道中国股市现在进行时的记者,在过很多年之后,你们在回想自己的这些报道和现场,那么你们会下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张:我把真实的上市公司的情况,告诉了当时的投资者。

  梁:在目前的阶段,实际上它是一个特别需要规范的市场。那么我们的节目在这个时候,伴随着投资者可能会走过一年,也可能会走过十年。我想将来有一天,投资者回头看看,他会说这个节目一直在说真话,我想那个时候我们就特别满足。

  在今天,对于PT公司而言,谁退谁留似乎已经并不重要;我们更愿意相信,经过这次洗礼,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一如既往地向前走,而且会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经过这次洗礼,中国的投资者也还会一如既往地对这个市场寄予热情,伴着这个市场一起长大。(记者:陈大会)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