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 01:08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时报》(9月25日)

  中国要求美国放宽银行业限制

  中国银监会高级官员表示,如果中国的银行获得在美国经营的牌照,中国可能会提高国际投资者在中资银行的持股上限。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如果要中国拓宽市场准入并且扩大开放,双边合作非常重要。虽然刘明康表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资银行在美国申请银行牌照两个问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他坚持认为,美方延迟或者拒绝批准中资银行开设分行会在中国产生一些反作用。

  据称,在美国的中资银行未能获得互惠待遇。中国在双边谈判中对此经常表示担忧。尽管如此,美国一直表示,它在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政策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美国不能作为双边贸易谈判中的交换条件,为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修改政策。

  目前,中国仅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家银行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而其它一些银行仅在美国设有代表处,仍未获准设立分行。负责颁发银行牌照的美联储对中国的银行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因是美联储认为中资银行在透明度、公司治理以及反洗钱法律架构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时代》(10月1日)

  热身中的北京奥运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各地的奥运气氛日益浓厚,北京更是已经接近沸点状态。在奥运会的推动之下,中国目前的经济正在以年12%的速度增长。各个城市的摩天高楼和大型购物广场一座接一座地出现在地平线上,城市绿化工程被给予高度重视。在奥运经济的发展中,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应运而生。除了来自全国的农民工涌进北京务工,来自全球的各种各样的资本和人才也纷纷登陆中国,希望能够在奥运大餐中分到一杯羹。

  以前,奥运会被看作是主办国展现风采的窗口。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宣告了一个从战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新兴力量的崛起,1988年汉城奥运会向世界证明了韩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这一次,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则有所不同。对于全球数十亿关注着北京奥运会动向的人来说,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向世界展露自信心的绝好时机,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改善环境、经济状况的契机。对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北京奥运会更是标志着中国愈加富强的里程碑式事件。

  总之,明年夏天的盛会将会对中国的方方面面造成重大的影响,促进中国全方位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将会作用于世界,因为它们发生在一个占据了世界近23%人口的国家里。在这其中,北京受到的影响肯定最深。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北京与奥运相关的支出将会达到380亿美元,这是雅典的4倍。

  《新闻周刊》(10月1日)

  艰难的复苏

  金融市场的危机会把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欧洲经济拖进怎样的谷底?这是一个牵涉到欧洲大陆上万亿资本的问题。现在,进入甜蜜期不久的欧洲经济又尝到了苦涩的滋味。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停滞之后,欧洲经济突然开始发力,去年的增速达到3.1%,失业率下降到6.9%,这些数字使欧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再次找回了自信。然而,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震动却把欧洲从前进的台阶上拉了下来,并且很可能使欧洲经济的复兴时期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目前,英国政府不得不对国内的房屋抵押贷款商进行干预,英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走下坡路,德国的部分银行因为其投资的美国证券风险突增已经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欧洲还要应对一揽子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的难题:欧元不断升值,食品和能源价格飞涨,欧洲央行的加息和德国提高应税率等等。这些问题已经给欧洲经济跑动中的双腿绑上了铅球。

  不过,潜在的危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欧洲经济的基础仍然健康。现在,法国渴望已久的劳动市场改革总算拉开帷幕,并且在明年还会有大幅削减税率的措施出台。而德国的出口贸易也因为工厂生产力的提高而开始回归。

  当然,如果金融市场的危机加深,法德政府的保护性政策可能会得到更多支持,这对欧洲经济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卫报》(9月24日)

  金融市场风险居高不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因为消化次按危机而造成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将会一直持续到明年。

  IMF总裁拉托在公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时说,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停止,但是,其增长速度将会低于去年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全球信贷环境的压力所致。金融市场的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自然就更加负面。拉托表示,各国不能低估目前这场震动的破坏力,由它产生的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将会影响深远。尽管现在市场已经在自我恢复,但是速度却相当缓慢。可以说,当前正处于非常时期。

  拉托还认为,由于多数国家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将会给美国经济的脱困带来积极的作用。IMF在报告中还指出,全球经济的整体损失提高了市场风险,增大了流动性的压力,在未来几个月,这对金融机构的潜在影响更加广泛。目前,金融机构为了避免美国与次贷相关的贷款已经十分谨慎。

  《华尔街日报》(9月25日)

  各国无需急于改变监管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半年度《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将会延迟一段时间,但是各国政府不应该急于对一切实施监管。

  IMF称,此次金融市场震荡目前影响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近年来信贷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受到冲击。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IMF在援助包括俄罗斯、泰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IMF的帮助下,这些国家偿还了IMF的借款并逐步建立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其货币政策和债务管理的改善有助于这些国家应对信贷市场变动。

  IMF表示各国不必采用大量新措施,但是必须准备重新审视现有的监管框架,对如何改善金融市场进行冷静反思。

  《新闻周刊》(10月1日)

  外部摩擦需内部解决

  中国要解决目前出口贸易中险情不断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便是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更多的本国商品。在这个方面,中国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赢得日益富裕的消费者对国货的钟情。

  根据中国商务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市场几乎都被外国品牌控制。从1994年到2004年,外国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四倍,达到31%。在

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上,外国品牌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在IT设备和电子仪器方面,外国品牌占有率达到82%,家具为51%。这意味着中国今天真正面临的制造业危机实际上是如何提高消费者对国货的信赖。

  目前,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优势已经扩展到了贸易领域,中国现在贸易奇迹中其实有不少空洞。

  在沿海地区,90%的出口企业是进口外国零件和材料来生产。中国出口总额中的60%收入来自外资或合资企业。到2008年底,中国可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不过,这样的统治地位仅止于名义上而言。在中国组装的产品价值仍然较低,这导致中国的出口利润实际上多数是流进了外国公司的手中。

  中国消费者青睐外国品牌的原因,尤其在国货价格更便宜的情况下,部分是因为外国品牌的美誉度,另外则是外国制造商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把关。现在,针对中国商品在这方面的欠缺,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质量调查活动,希望能够由此吸引消费者把手中的钱花在国内品牌上,从根本上缓解贸易上的摩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