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德就磁悬浮延伸线路达成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9:5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广州报道 本报记者 李银 实习记者 李永生

  悬而未决的沪杭磁悬浮项目又现转机。

  国庆前夕,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全球CEO艾克哈尔德·舒尔茨对本报记者表示:磁悬浮二期工程希望能延伸至180公里外的杭州市。舒尔茨称,中德双方企业已经达成共识,愿意共建此延伸线路。

  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以目前37公里约18. 5亿欧元的造价来看,其投入将难以预计。

  据介绍,此延伸计划正在等待中方的最终决策,舒尔茨认为,“一个对此项目的积极决策,将有助于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舒尔茨是在9月底的“蒂森克虏伯科技周”开幕式上做此番表态的,“未来几年我们期望在中国的销售额实现翻番,达到20亿欧元,同时决定在中国市场增加投资5亿欧元,期望随着销售额增长,能够为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贡献。”截至今年9月底,蒂森克虏伯2006年至2007财政年度在中国的销售额较比上年增长了10%。

  今年5月,沪杭磁悬浮被叫暂停。除了资金核算和线路规划之外,技术问题也是被猜测的原因之一。受德国磁悬浮事故影响,此前有说法指出,沪杭磁悬浮将采用国产技术。但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技术还缺乏道叉技术,磁悬浮导向系统、车辆控制设备等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因此虽然相关零部件和设备大部分在中国生产,但核心的技术还要依靠德国。

  微妙变化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陈元龙5月下旬表示,中德谈判已经陷入僵局,德国人只希望中国购买其使用权,而不是拥有权。

  但蒂森克虏伯仍期望在磁悬浮列车方面获得继续发展。之前该公司参与建设的连接上海浦东机场至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自投入运营至今,已经运送乘客1200万人次。该路线的延伸计划目前取得较大进展,希望能将路线首先延长至34公里外的虹桥机场。

  舒尔茨透露,中德双方企业已经达成共识,愿意共建此延伸线路。

  就在舒尔茨到上海为“蒂森克虏伯科技周”致辞前,<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关于慕尼黑磁悬浮工程资金问题的磋商于9月18日再次展开。这是德国第一条商业运营磁悬浮线路的最新进展。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资金问题解决,磁悬浮工程将会立即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底正式通车。

  由慕尼黑火车总站通往慕尼黑国际机场的这条磁悬浮线路全长37公里,预计造价18.5亿欧元。巨大的投资费用引发了德国国内的争议,欧盟也明确表示不打算为该项目提供资金。几年来,巴伐利亚州政府积极周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慕尼黑项目迟迟不能动工。因此,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最终诞生于上海。

  早在2006年9月16日,蒂森克虏伯集团的一名董事称,如果慕尼黑磁悬浮项目无法在18个月内获得德国政府的最终批准,该集团将考虑向中国出售磁悬浮技术。

  因此,慕尼黑项目的上马与中国正处于论证阶段的沪杭磁悬浮之间有了微妙的关系。

  现今距离蒂森克虏伯董事的表态已经过去了12个月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上海市政协主席谢丽娟、德国驻中国大使Dr. Schaefer以及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艾克哈尔德·舒尔茨共同出席蒂森克虏伯科技周的揭幕,被视为中德双方预备就这一商业线路进一步磋商的良好开端。

  合作钢铁

  然而对蒂森克虏伯来说,目前在中国市场最为警惕的仍是钢铁制造。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国,钢产量超过全球钢铁总产量的1/3。中国的钢铁企业正积极着手建造技术更先进、符合高环保标准的钢厂,目前正在兴建或者规划中的有效产能高达50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计划逐步关闭技术落后的钢厂,但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见成效。

  舒尔茨认为:“中国政府为控制钢铁出口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这给欧洲市场带来尤为剧烈的冲击:“中国正在发展成为钢铁出口国,而欧洲是中国钢铁产品除亚洲以外的首要输出地。今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将达到1000万吨,而去年的出口量只有今年的一半。”

  舒尔茨指出:“如果中国希望避免旷日持久的贸易争端,希望中国的钢铁企业能够遵从全球的市场准则。”

  舒尔茨未透露具体的5亿元投资计划具体有何针对。蒂森克虏伯发言人于9月4日称,在未来3至5年内,该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将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

  据其介绍,该公司2005/06财政年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10亿欧元,其中约4亿欧元的销售额来自于上海克虏伯不锈钢有限公司。这是蒂森克虏伯在中国最大的企业,蒂森克虏伯拥有其60%的股份。此外,蒂森克虏伯在中国的下属企业目前已达42家。

  蒂森克虏伯(中国)的总裁魏文思则表示,预计截至今年9月底该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10亿欧元,全球总销售额将达到500亿欧元。

  魏文思认为,中国是蒂森克虏伯集团在亚洲最大的市场,预计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还将持续十多年,这将是该集团最好的发展机遇。但该集团未来并无计划单独在中国投资钢铁领域,仍将继续与上海宝钢和

鞍钢新轧在中国合作进行钢铁生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