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北京)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渐渐放缓,通货紧缩挥之不去,原来为经济快速增长所掩盖的许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20多年来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基调,以增量的活力覆盖存量的问题,老体系得到新体系的“输血”滋润,新体系付出少量“失血”的代价换得更广泛的成长空间,此消彼长保证了改革始终具有前行的推动力。但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众人的视线从 做大蛋糕转移到了蛋糕的分割,使得一系列问题严峻起来。
先不妨分析一下国家财富的账户情况。
“国富”的负债方
一是外债,包括名义外债,以及全部以地方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担保的外对借款,保守估计在1.2万亿人民币;二是国债,大约在1.1万亿;三是债转股可能造成的撇账,大约在1.2万亿;四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至少在3万亿,如果考虑到农村社会救济的费用,则可能为5万亿;五是银行系统的坏账,如以贷款余额的一半计算则在3.5万亿;六是股市中可能沉淀的坏账,最少约为0.3万亿;七是基层财政庞大的赤字,已有约在0.5万亿,总计约为12.8万亿人民币。大约为中国GDP的140%。
“国富”的资产方
一是国际储备,大约为2万亿人民币;二是国有资产净值,满打满算大约有3.5万亿,这一块是账实难符和缩水之中的;三是包括土地、矿产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但应看到此类资源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难度相当大,保守估计为2万亿;四是其它随技术进步而衍生的资源,例如无线电频道资源,3G牌照资源等等,大约为1万亿;五是隐蔽的爬行式通货膨胀税,即铸币税收入。总计约9万亿左右,但动用此类资源同时也意味着政府信用的弱化。总体上,“国富”账户是资不抵债的。
“国富”账户困窘
粗略看来,大致有两个,一是渐进改革的沉淀成本,例如社会保障和金融体系坏账问题;二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以权谋私,其中既包括将既有国有资产“化公为私”,也包括将非国有资产通过或明或暗的九曲回廊转化为“国有资产”继而塞进私人腰包。这两者都意味着要在既存体制内逐步降低国家综合负债率的难度,随着体制蜕变和开放加速而日益举步维艰。当然国富账户出现赤字并不意味着国家信用立即受到挑战,国家信用续存的基础在于其能够维持国民收支账户的平衡即可,尤其在财政收入较为宽裕时,政府能够感受到的现实压力可能更小。但应看到各种潜流暗涌的危险性已难以避免,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事故和社会振荡高频发生阶段,所谓“天之示警,亦已至矣”。渐进改革要小步紧步不停步,否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渐进改革也需要稳定,以坚持改革求稳定,则稳定存;以停滞倒退求稳定,则稳定亡。
充实国库之举
充实国库说到底是国家的长期发展问题,中国目前税收收入快于GDP增长,GDP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的格局有涸泽而渔的味道,要么导致经济体制的再度集中趋势,要么是不可持续的。可解燃眉之急的体制改革举措大致包括:一是加速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这不过是承认既成事实的顺势而为;二是尽可能防止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流失,如果难以做到向中央集中,至少可考虑中央和地方共享;三是试点性地放开地方政府的发债权,避免中央统揽各级财政赤字的硬风险;四是落实税收源泉征缴体制,没有金融、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手,没有企业和个人信用和纳税记录系统,那么税收系统就难有效率;五是做大国债的“资产池”;六是加速民间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老旧的投融资体系外另辟蹊径。但上述改革不管哪项,都可能牵涉中央和地方因划清财权而连带地划清事权,因划清事权而导致对宪政体系和联邦体系的重新诠释,并导致既得利益阶层的激烈反弹。
既往不咎?
如果不充实国库,则国家信用可能逐渐蚀空,毕竟财政支出膨胀容易,收入增长难,这在经济增长趋缓时更是如此;如果充实国库,就需要缓和收入分配的矛盾,使得渐进改革获得新动力,否则放权让利就可能蜕变为与民争利。不安征兆已有所抬头,这集中体现在从2001年延续至今的各种热衷于揭露黑幕的报道,盘根错节的大案要案的不断引爆,以及高层官员的不断被“双规”等方面。改革和发展的停滞只能激化矛盾,而其持续深化才能缓和、稀释和解决矛盾。如果审时度势有误,则激进思潮和举动的返潮无论如何不是好事,中国的历史乃至人类文明的历史,都说明人类进步大多是在和平的渐进改良中取得的,暴烈的战争或革命很少能带来真正的进步。我们仍然不能不记起伯夷、叔齐的话:“以暴易暴,未知其可。”也许中国现在正需要既往不咎或少纠缠;来日可追或逐步清明的“大赦天下”的大度姿态。
敢行“大赦”,圣之时者
在已有的存量问题上纠缠不清,是以暴露历史旧账的“扒粪”,既得利益阶层不可能不抵抗缴利放权的任何改革方案;着眼于未来的增量上明晰分配规则,是促使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阳光化”,也是给既得利益阶层体面谢幕的“下台阶”。不赦免的铁血政策,使得一大批才华过人的精英最终被“双规”或刑事裁决为“糟粕”,这类似于庸人守着一株桃树任其烂熟而无过失;但种下桃核成桃树的才子摘了几个果子就物是人非。类似褚时健等的悲剧多了,也许是更大的悲剧。“大赦天下”于中国朝代更迭时如此,韩国、南非、印度尼西亚乃至柬埔寨等国莫不如此。大赦天下其实是自救和自赦,也是自新和自强。对于既得利益阶层,只有向前挪动,自己才有可能全身而退;对于新兴改革阶层,只有不计较赎买,才能够从重重困境中摆脱出来,推进中国未竞的改革大计。
大赦之计,除了少纠缠已有蛋糕的分配,努力做大蛋糕并在此进程中完善分蛋糕的规则外,恐怕还有很多其它含义,即使在中国古代,赦免同时也意味着赦朋党、减官吏、轻税赋、开言路、逐婢女、抑豪强、宣仁德吧?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深化改革阻力重重时,有勇气抓时机,顺大势,与时移者,也许就可能是载入史册的“圣之时者也”。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博士后)
粤港澳新闻尽在广东新闻中心【广东睇真D】【情满珠江】改版设计大赛 短讯问答大赛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