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究竟便宜了谁 上海成交创历史新高

2015年05月18日 16:02  《理财周刊》  收藏本文     

  文/蔡为民

  一方面是多数一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成绩屡创新高,价位跃跃欲涨;另一方面是三、四线城市住宅库存量居高不下,降息政策究竟利好了哪些人?

  5月11日,央行[微博]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相当于按此前利率打了个9.58折,不少专家咸认此举将利好房股两市。此前,一线城市已出现房产销售量价齐升的景象。

  开发商不降,央行代位降价

  有人帮“房奴”算了一笔账,按20年期100万元房贷以等额本息的还法,月供将减少143元,20年下来可省下约3.4万元。当然,贷得愈多省得愈多。这就让人不禁怀疑中央是否有意刺激楼市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以稳定经济走势?否则何须半年之内连续五度出手——首先于去年11月22日降贷款利率0.4%,再于今年2月5日降准0.5%,然后是3月1日降息0.25%。尤其是4月20日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约1.4万亿元。再加上本次的降息0.25%,有专家测算仅仅累计3轮降息,效果相当于房价下降5.6%~7.7%,果真是“开发商不降价,政府代位降价”啊!

  上海成交创历史新高

  问题是央行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宽松”,是否足以刺激楼市恢复荣景?我是抱持怀疑态度的,毕竟有相当高比例的三、四线城市不但库存量超越15个月警戒线,甚至部分板块已深陷“鬼城现象”而难以自拔,哪儿是简单的降息或降准便能起死回生!

  因此,在我看来一连串利好于楼市的措施,真正得到实惠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众望所归”、目前气势如日中天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其实一线城市自4月开始销售成绩便“一路长红”,令其他城市艳羡不已。以上海为例,4月全市新房成交量124.25万平方米,创2010年来同期新高!二手房更是不得了,累计成交3.6万套,环比增62.7%,同比大涨109.4%!此一“惊天动地”的去化成绩仅次于2013年3月7.05万套之历史顶峰。

  消费者已学会“趋利避凶”

  众所周知,2013年3月不只是上海,几乎全国各地均改写二手房成交天量纪录,因为当时是“国五条”针对非首套房交易将课征20%个人所得税的最后期限,导致买卖双方为避税抢搭政策末班车所携手创造的“奇迹”,与当前状态既不具可比性,也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其时是全国大范围畅销,而眼下则局限在少数一线城市。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上海4月新房成交近125万平方米,供应量虽然也破了2010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100.6万平方米,但供销相抵,显示上海等一线城市正在快速消化库存。

  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消费者并不傻,即使政策诱导资金流向楼市,但多数城市明显 “供过于求”,使除了刚性需求者外,多数的购房目标仍锁定在相对安全的一、二线城市。

  中央去库存,地方猛卖地

  事实上,在我看来中央亦心知肚明,才会在3月27日由国土部与住建部联合发文,责成“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城市,应减少住宅用地直至暂停供应”,惟“为德不卒”的是,通知中并未明确“明显偏多”的定义为何?其结果必然是基于“土地财政”之需求,没有地方政府会轻易承认自己城市的住宅供应已“明显偏多”,这正是当前“鬼城”遍地,却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自首”的原因。

  有鉴于此,我认为妥当做法应是根据城市人口与产业规模及类型设计换算公式,以明确测算库存压力及需求能量,让“明显偏多”成为可以公平、公正晒在阳光下的“硬道理”,而非“各说各话”的自由心证。如此方能真正达到“抑新增、去库存”的政策目标,否则一边是中央出新政协助开发商“去库存”,一边是地方拼老命卖地“创新增”,愈“去”愈“库存”。如此周而复始,只能是徒劳无功的恶性循环!

文章关键词: 理财股市投资货币基金风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白岩松:庆安枪击案还有四大疑问未解
  • 体育NBA火箭胜快船进西决 西甲巴萨提前夺冠
  • 娱乐何炅辞去北外职务 举报人:谈何以他为荣
  • 财经楼市利好不断股市违规频现 资金会搬家吗
  • 科技运营商提速降费还挨骂 考核制度成壁垒
  • 博客提网速降网费别再让总理发话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 北大居首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杨红旭:凭什么说2015楼市有戏?
  • 金岩石:沪指能否到万点谁说了算
  • 叶檀:银行板块近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 连平:资产价格应是货币政策重要参考
  • 陈思进:投资别被这10句话忽悠了
  • 韦桂华:国美的故事如何从头再来
  • 张卫星:黄金新的大牛市即将开始
  • 齐俊杰:互联网金融注定超过美国
  • 朱大鸣:该不该对房地产课以重税
  • 陶冬:美国数据疲弱 全球债市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