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如何把握环球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5:19 《钱经》杂志

  文/吕文波

  2007年5月11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通知具体内容请参见“ 银监办发〔2007〕114号”文件。)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可以代理客户投资海外股票。此前,内地商业银行投资海外的金融品种是只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

  此消息一出台,香港媒体即大篇幅地加以报道,认为此消息将大大刺激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尤其是A+H概念股票的上涨。由于中国A股股指从年初以来的大幅上涨,使同在香港,内地上市的公司股价出现了非常大的价差。

  以4月底刚上市中信银行(0998.HK)为例,截至5月11日收盘价只有6.30港币,对应的它的中国A股的价格却是高达11.72。考虑到人民币汇率高于港币,中信银行的折价比率接近50%。

  以上只是通过简单比较,让投资者了解到香港市场的机会所在,实际上,投资者更可以利用全球的金融市场在不同时间段所出现的价格变化来找寻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及金融产品。

  为此,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所出现的大的行情及2006年以来全球股市的变化。

  历史上的各种大牛市

  自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超过6次的由不同因素引发的大牛市。70年代初由于中东战争所引发的石油价格的大涨而带来的商品大牛市;70年代末由于美元大幅贬值所引发的黄金价格的大涨(黄金价格从不到200美元每盎司一路上涨到850美元每盎司的水平,至今再也没有被突破的历史最高纪录),所引发的贵金属行情;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经指数从不到6000点一直上涨到1989年38000点,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牛市;由于依托中国内地而引发的香港经济大繁荣的黄金期1992年至1997年,恒生指数从3700点一路上涨到1997年11000点以上;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催生了自1929年股市大崩盘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股指从1994年3800点上涨到1999年底的11000以上的位置;2002年底由于美联储的减息政策刺激了市场需求,加上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从而同时引发了商品大牛市,股票大牛市,这样的牛市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样一轮牛市中我们看到石油价格从22美元上涨到78美元,铜价从1600美元上涨到8000美元,巴西,印度,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市场的股指涨幅超过4倍,中国内地A股股指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加入全球的股指上涨热潮中,并且一举夺得2006年度全球股指涨幅之冠,相对于涨幅排在第二的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指数78%的涨幅,中国A股中的沪综指涨幅更是高达126%。从2006年全球投资基金的排名情况看,收益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7支是投资中国的基金,而收益最高的前三位则全部是投资中国股票的基金。

  全球股市及商品在经历了2002年底至2006年5月的长达3年半的大行情后,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进入调整期。

  最先调整的铜价,然后是油价。伴随着商品价格调整的是股指的大幅下跌。印度孟买指数从2003年初至2006年5月累计涨幅超过5倍,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中股票指数上涨幅度最大的,它的调整也是最先开始,而且是最厉害的。孟买指数从2006年5月初迅急下跌,短短10个交易日,股指从12200点大跌至8500点,下跌3700点,跌幅超过30%,成为印度历史有名的大股灾。巴西则下跌接近20%,俄罗斯RTS下跌更超过30%。

  虽然在经历了2006年5月份的大调整后,包括印度在内的大型新兴市场的股指都创出新高,但是我们看到股指的升势已经远不如调整前来的凌厉。尤其是印度孟买指数,经历了2006年5月的调整后,股指便维持缓慢上升的走势,至2007年5月初,股指较2006年5月的12200点只上涨了1600点,涨幅只有12%左右。

  对于过去4年的大牛市,主要由以下因素推动

  1.美联储的低息政策。自2001年“911”事件后,为挽救美国经济滑入衰退的境地,美联储连续减息,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低至1%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的需求,美国经济从2002年6月后,逐渐摆脱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重新走强。

  2.低利率政策不仅仅刺激了需求,也使得美国房地产从1996年开始的牛市得以继续,房价的持续上涨推升美国家庭名义财富的增加,以房产为抵押物的抵押信贷业务发展红火,在刺激房价上涨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扩张。

  3.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财政赤字让美元不断走低,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包括证券,能源,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4.美国占全球个人消费的25%左右,美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极大地拉动了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出口的增长加上自1998年以来的最为强劲的投资增长,让中国在2004年消耗掉世界石油新增消费额的35%,铜新增消费额的30%。“中国需求”对全球能源,工业原材料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

  5.低利率迫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比美国联邦基金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品。“中国需求”推动热钱流向商品市场,以石油,铜为代表的商品牛市就此诞生。

  6.由于巴西,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主要以矿产品,农产品,能源出口为主,这两个国家的证券市场成为“中国概念”的宠儿。以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工业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国家的证券市场与商品市场一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7.日本为摆脱自199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所推行的“零”利率政策,源源不断地向全球输送着廉价日元,这些日元伴随着商品牛市流入到俄罗斯,巴西,东南亚经济体这些债券收益率远远高过日本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与泛滥的美元一起推升并支撑着全球大牛市。

  8.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不断将大牛市引向深入,贸易壁垒在不断地解除,关税的降低让全球更多国家可以享用到以中国为代表所出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低价格的商品减低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