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暴跌基金缩水的非常时期该如何理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9:37 台海网

  台海网3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炒股吧股市暴跌,“养基”吧净值缩水,就连银行的打新理财产品赚得也还不如银行存款,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连传零收益,似乎也不大可靠,期货风险太不敢做……近来股市出现惨烈调整,所有与股市沾边的理财产品都受到波及。

  “现在到底还能投资什么?”不少厦门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股市资金“上岸歇息”

  股市一路暴跌,股民们纷纷出逃,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了13351亿元,同比多增了8000多亿元。银行人士说,其中增加部分不少是从股市撤出的资金。

  股市如此,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银行、证券公司网点的消息均称,基金赎回开始增多,中小客户一次性赎回数万,有的大客户一次性赎回四五百万元。

  不再炒股“养基”,那手中的资金又该如何投资呢?不少市民又开始为此大伤脑筋。“有的客户从股市退出,拿着两三百万的钱却不知如何投资。”光大银行厦门分行理财经理刘凌燕说。

  “只要不赔钱,还能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就谢天谢地。”昨天,市民吴先生如此表示说。与吴先生一样困惑的还有不少人。

  非常时期“稳”字当先

  从股市、基金中游上岸的资金该往哪里走?“目前投资理财,暂以稳健为主。”厦门中行思明支行VIP客户经理林文萍说。

  近期银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受捧,或许正反映了这样的市场心理。“在厦门,我们理财产品的销售额一个月有1个亿。”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股市震荡,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闲置的资金利用空当期做短期稳健理财。

  其实,稳健理财渠道不止这一个。厦门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分析说,过了3月份,随着蓝筹股回归,打新股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望提高;债券型基金可暂作为投资理财的避风港,等股市好转再考虑转换成股票型基金;凭证式国债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中老年人;实物黄金可以作为抵御通胀的工具;七天通知存款,利率高,资金运用也可较灵活。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