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利用自己的长处赚自己能赚的钱(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20:04 《钱经》杂志

  一、会计教授启发

  说起张婷的投资故事,她自己从来没有总结过,但是上次2007年11月听了一次讲座,主讲人是会计教授,利用分析会计数据,做股票非常得心应手,说是要挣钱就要利用自己的专长。

  会计教授说,我选股票的方法很简单,专门通过会计指标来选股票。但是原始的会计指标一般不会直接用,而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会计指标是他调整过的,原则是剔除非主营的及非经常性的收益,看重现金流。挑好股票后,买卖机制也很简单,比如,市盈率低于20倍的就买入,超过40倍时抛出。会上有人提问,说各个行业适合的市盈率不一样,那怎么办?比如说,钢铁股,市盈率明显偏低,20倍买,40倍卖是不是不合适?同时,会计数据本身,可能有造假及水分,调整不出来,而且会计数据都是过去的经营业绩,对未来公司的业绩表现是否真有指导意义?教授表示部分同意,但他又说:“我只赚我能赚的钱,我是个会计老师,我的专长就是用会计指标选股,然后根据我定下的市盈率的标准买卖股票。这个方法当然不完美,但是能让我赚到我可以赚到的钱,其它的方法,可能也很好,但是我不会用。”据说他自己的方法,在2007年的收益率达到了160%左右,业绩胜过大多数基金。

  的确,现在有很多的投资方式,基金、股票、房产、黄金、钻石、收藏品等等,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投资喜好,但是看到会计教授利用自己了解财务知识,巧用到投资股票,居然也是获利菲浅了。

  张婷自己是做财务的,很认同教授的说法,其实,这个方法,并非是该教授的发明,很多投资大师都认同这个方法―――投资作自己熟悉的事情,赚到自己能够得到的钱。而张婷自己,其实更是早在身体力行。

  1.从最熟悉的做起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一些最好的持股是这样来的,带两个孩子去商场,给他们一些钱,看他们买什么,然后去考查这些商家,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投资。

  其实,我们投资,也可以从身边熟悉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起。

  张婷的老公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分公司副总,对房产很熟悉,张婷自己也一直信奉中国人的“有斯土才有斯财”的信念,喜欢实实在在的房地产投资。所以,他们家前几年,钱几乎只投资房地产。

  第一次投资是在1997年左右,上海的房价还在当时的相对高位,好一些的地段均价6000-10000元/平方,张婷买的是衡山路上的一个老高层的一个二室户,价位也高达8000 元/平方,基本上是倾囊而出,但当时图的就是个好地段。之后房价出现大跌,老公虽然觉得没什么关系,张婷算算帐,亏了有15%,有点慌了,房价略微回升一些,她就赶紧将房子平价出手了,之后其实房产就开始一路上涨。再投资时,张婷就准备做长期投资,不再看短期的波动了,而且实际上,自此以后,张婷在老公的指引下,对房产投资基本都是坚定地看多了。

  后来考虑到三房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及浦东的成长潜力,张婷在2000年左右买了浦东八百伴附近的一处三房,比较老的小区,但地段非常好,走到八百伴只要5分钟。当时还不觉得是非常好的地段,但张婷一直持有这套房产没有动,现在这附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是浦东第一商业区了,同时也有很多写字楼,因此房价和租金都猛涨,光房价就涨了有4倍之多。这个房子拿到手后,张婷因为是做长期投资,当时就做了一个比较好的装修,租给附近上班的有家有口的白领,现在的租金,更是高达10000左右了。资产增值了4倍,而租金又丰厚,这套房子是张婷最得意也最成功的投资作品了。

  张婷的另一套投资的房产,在上海附近的郊县松江区,是在2003年,当时松江新城在规划一个新的主题小区。因为距离上海的距离比较远,知道的人不多,卖的时候也不火。但张婷从老公处听说了松江的整体规划后,觉得松江有可能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尤其是自然环境好、依山傍水的小区,可能会成为上海人有钱人未来养老休闲的场所,也可以成为一些上海人周末住的地方,坚持在松江看房3个月,最后舒服舒服地在那个小区内挑了最好的楼层和朝向。时隔4、5年,这套房产也已经增值了三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