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舆论诟病多事之季 平安为何声噎(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13:44  《保险经理人》

  文中说:这就有得一比了。微软、盛大和新华都皆上市公司,平安亦然,他们都是混合经济,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为什么唐骏的功劳可以有期权和转会费的酬谢而大家认了,但马明哲20年立起平安的苦劳,拿了不如唐骏的银子,却要吃口水?马明哲自然不平衡。应该还有些人更不平衡。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他们离开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银行转赴官职时,都没了期权,且工资大幅下降。能以这些共产党员的楷模去要求唐骏们吗?如果唐骏们早先知道,期权本是逗你玩的,或虽兑现却必遭口水,他们还会苦干快上吗?

  文中说:唐骏和马明哲确有不同。微软、盛大和新华都根子上就是外企和私企,而平安是国企起家。这就是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了。如果禁止国企变为混合经济,或禁止私人资本进入早先国企垄断的行当,中国的改革还有的改吗?

  隔了1周,在同一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回应文章,说“我之所以把平安高管高薪和交强险扯上(之前此君曾刊文),是因为忿而告无门,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文说明了什么?不像许多网民在网上呼啸一下就撤的,此人是在报刊上写文的,是传统的纸介媒体,是相对负责任的,却还因为忿忿,而通过自己都不以为然的方式发泄。也就是说,平安所面对的最大量的是非理性、发泄的、不甚了解事、甚或不愿深思熟虑的人云亦云的公众。

  以下是发表在《上海金融报》上的文章《马明哲的“荣耀”归功于国家扶持》。文章说:貌似程序公平下掩盖的却是人们的种种质疑,薪酬公司到底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马明哲薪酬?哪个被聘请的薪酬公司不投其所好,不“就高不就低”?普通股东对于高管的薪酬到底有多大的话语权?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等都在马明哲直接或间接控制下,他们能做出公正的选择吗?在标准不明、监督不力的情况下,请薪酬公司核薪和自定薪酬有多大的区别……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比如平安开业第一天,工行就宣布,在为贷款企业提供保险代理业务时只选平安一家,倘若不是国家政策赋予平安从事特定行业的资格和稀缺资源经营管理权,任何人都不可能荣耀……

  显然,实际情况大多不是这样的。比如,1988年的深圳平安,再受到国家的扶持,能超过人保吗?公众不了解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官员也有许多不甚了了的时候。将近10年前,国家工商总局要反垄断,执意要把保险行业列为垄断行业。那时保险巨头人保正在分家,平安、太平洋、兵保、泰康、新华等,以及一批外资公司也在大发展,保险业正在为有序或恶性竞争热闹着。这哪里有个垄断的样子?工商总局的官员没搞明白,怪谁呀?

  如今,平安高薪危机怪谁?怪谁都没用,只好检讨自己。平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没有从大势上扭转被动局面。其中当然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思维的高压线使然,也有解释工作稍嫌对不上板的原因。

  高薪危机发生后,平安在自家的网站和公告中做了许多解释,但细想,这等浮躁的年月,谁会认真地、逐次逐条地去阅读?平安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但媒体的落地效果却不明显,这可能是没能说服媒体,也可能是媒体转述时没有达到传播效果。平安曾通过书面形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什么不是记者的表达?而平安自己站出来有如广告,缺少公信力。另外,质疑平安高薪的人大多是不看《中国经济周刊》的。平安面对的是巨量冲动的、缺少理性的公众,要想取得效果,平安须低下身段,在他们的话语环境中做工作,这样才能对上板。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