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7日06:01 华尔街见闻

  供应限制推动了原油等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大宗商品指数较年初低位反弹逾20%,历经五年“熊”途后再度进入技术性牛市。大宗商品今年以来的表现也超过了债券、外汇和股票。

  本周一,追踪22种原材料投资回报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收涨1.1%至88.1137点,虽然较2011年的高位仍低约50%,但已较今年1月20日的低位高出21%,迈过了20%的涨幅这一牛市门槛。以下彭博图表展示了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超越美元和全球股市的表现。

  彭博新闻社指出,本轮大宗商品反弹源于,市场猜测供应受干扰和产量减少会使过剩供应消耗。多种商品均有明显回涨:过去两周,布伦特原油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工业金属方面,本周一锌价八连阳,为2013年以来最长连涨期,镍的涨幅为三周最大;贵金属方面,因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复苏以及美元贬值催生需求,黄金和白银迎来利好:农产品方面,部分源于厄尔尼诺气候影响拉美和亚洲产量,供需局面开始转变,大豆和豆粕是彭博大宗商品指数里今年回报最高的商品,分别高涨55%和32%。

  分析人士此前也预测过大宗商品低谷反弹的前景。今年年初大宗商品“失血不止”、油价再度跌破每桶30美元时,高盛曾重申看多观点,称将迎来商品“新牛市”,认为随着价格持续下跌,部分过剩产能将被淘汰,全球供应过剩将得到缓解,同时大宗商品市场国际化与流动性的增强也意味着,过剩产能将更容易被市场吸收,有助于解决困局。

  上月中信建投的分析师总结上世纪70年代以来走势认为,美元的强势期并不一定都伴随着大宗商品的走弱,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着明确的周期嵌套模式,而美元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相对变动趋势主导。其预计,强美元和大宗商品反弹是未来市场的大概率事件。

  花旗上月认为,大宗商品已进入转折点,花旗的分析师本周一又表示,原材料终于走上复兴之路,在投资面和基本面都出现了支持价格的动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分析师都认为大宗商品已经到了回归牛市的时候。

  瑞银旗下财富管理部门的大宗商品和亚太区外汇主管Dominic Schnider就认为可能高兴得太早,大宗商品价格要能持续恢复元气,中国经济就必须企稳,美国工业生产也得复苏,否则价格可能再度回落。Schnider仍预计短期内大宗商品会掉头下行,应该会在今夏见底。他特别提到,不是基础金属,而是以能源为主的大宗商品整体价格会回落。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相关阅读

瑞士无条件工资是蜜糖还是毒药

如果生来就有基本工资做保障,人类将更有追求梦想的可能:最终选择的工作会更多的释放创造力,同样对社会有利。这就是选择工作的自由,也是瑞士人周日对“无条件工资”发起公投的初衷。

降低贸易成本可助益经济增长

生产一件物品每支付1美元的成本,将该产品带到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手中则需要2.19美元。相比之下,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成本更接近1.34美元:虽然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但也有很高的附加费用。

MSCI纳入A股哪些股票能吸引外资

目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前向12个月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11.9倍和1.3倍,接近10年均值水平。医药生物和必选消费估值最高,前向市盈率接近22倍,前向市净率为3.4倍。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估值最低,前向市盈率不足10倍,前向市净率低于1倍。

切实的改革比权威人士更管用

在嘈杂的政策争论中,我们甚至有点忘记了,只有真的改革,才是安度难关的良药。我们面临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的,只要改革事业没有终止,我们的希望就没有失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