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推升铜价 超级周期蓄势待发(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0:09 上海中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5月铜材总产量同比增加12.7%,至242.91万 吨。预计2007年总产量610万吨,比去年564.25万吨增长8.1%。中国废杂铜的利用率的急剧提高是今年以来西方世界所始料不及的,当市场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国家储备局向市场释放库存的焦点上的同时,中国废杂铜利用率的提高显著地填补了中国精铜供应的缺口。预计在结构调整之后,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量再度增加,达420万吨。

   中国经济推升铜价超级周期蓄势待发(2)

中国铜材月度产量走势图。(来源:上海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未来几年,作为占中国铜消费50%以上份额的电力行业,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中国电网改造和新增装机容量会带动中国铜需求整体发展。中国的电力行业是驱动中国铜需求增长的原动力。巨大的新增装机容量一方面刺激发电设备的生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网升级改造的压力。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电网建设在未来几年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输变电设备的升级换代, 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改造、城乡电网进一步改造等将给中国的铜消费带来巨大潜力。

   中国经济推升铜价超级周期蓄势待发(2)

中国铜消费走势图。(来源:上海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各家投资银行纷纷发表对中国经济乃至铜需求长期看好的报告,对于到2010年中国的铜需求预测量从630-750万吨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这种令世人震惊的增长速度不断地持续下去的情况下,铜价在逐年地被向上修正,牛市的持续时间也在不断地向远期推进。

  3、铜精矿出现短缺使铜市供求走向平衡更加曲折。

  价格是调节供求矛盾的最好武器。5年多来全球商品价格飙升, 令多年来为价格低迷所困扰的生产商重获暴利,世界各地纷纷复产扩充产量。而消费商则因为原材料高价格无法传导到下游产品,而被迫压抑消费。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称,2007年第一季全球精炼铜消费量较产量超出143,000吨,2006年同期为供过于求57,000吨。2007年1至3月全球精炼铜产出为441.8万吨,总计消费456万吨。 3月份全球精铜市场供需缺口10.4万吨。2月份全球精铜市场缺口5.1万吨,从而使0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精铜市场供需缺口达到14.3万吨。 国际铜研究小组没有将中国国家储备局的库存变化考虑在内,因这些变化是未报告的并且可能会影响中国消费量的计算。 国际铜研究小组表示,经过季节性变化调整后,3月份全球精铜市场供需缺口5万吨。该报告很明显说明目前铜较为强劲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推升铜价超级周期蓄势待发(2)

全球铜矿发现与投产时间关系图。(来源:上海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2年以来,铜价连连登上了新的台阶,但高铜价并没有马上换来供应面快速的提升。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减产是由于罢工、地震、洪水、设备检修等等问题所致。甚至于有观点认为,铜市场在经历过长期的低迷之后,一些控制着铜矿资源的西方国家与控盘的投资基金之间存在某种默契,使得各种罢工和自然灾害的成了减少产量的正当借口。据预计,2006年铜矿产量大约要比预测低100万吨,这对于1800万吨的市场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中国经济推升铜价超级周期蓄势待发(2)

全球铜铝产量的时机产出与相当预期比较图。(来源:上海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事实是,在过去及未来的几年中,需求仍然在迅速增长,但是却没有什么可供开发的资源储备能够利用。现有有开发项目规模和总量都较小,而且成本很高。企业对于投资的决策,依赖于未来的收益预期,这就取决于成本和长期的价格预期了。虽然采矿成本随着原料、运输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考虑到钢铁、电力、运费以及劳动力成本均大幅上涨,目前的长期价格预期还不足以有效激发新矿的勘探、开发,但已经足以吸引企业扩大现有矿山的开采,现有产能的扩大,加上2005年以来的铜价强势,有利于增强企业对于未来前景的预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