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9:27 综合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国企改革再回风口,8月8日,以深圳、上海为首的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受追捧,成为弱市中为数不多的热门板块。

  “两个月前,我们已经在布局上海国企概念了。”沪上一家私募投资经理告诉记者,这笔投资最近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这位投资经理对国企改革的布局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汇添富上海国企ETF首募152亿元资金,专为国企改革而来,等待入市。

  国企认购

  汇添富上海国企ETF,152亿元的发行规模,堪称今年基金市场的巨无霸。

  从 中证上海国企指数来看,成分股有66只,其中上汽集团(600104)、上海建工(600170)、上海电气(601727)、上港集团 (600018)、绿地控股(600606)、隧道股份(600820)为前六大成分股,所在权重分布为9.06%、8.09%、6.8%、6.6%、 4.95%、4.62%。

  有意思的是,在基金发行之初,就有多只成分股股东通过股票和部分现金替代的方式持有了上海国企改革ETF。

  7月19日,兰生股份公告称,以3亿元自有资金认购上海国企ETF。

  7月29日,上港集团和交运股份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城投和久事集团分别将持有的3亿股(占上港集团总股本的1.29%)和3449.49万股股份(占交运股份总股本的4%)换购上海国企ETF份额。

  7月30日,隧道股份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国盛集团将所持有的隧道股份约1.57亿股(约占隧道股份总股本的4.99%)换购上海国企ETF。

  “ETF的优势众所周知跟踪紧、费率低、交易便捷。”有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换成ETF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单个股票换成了一篮子股票,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流动性受限的股票换成了流动性相对更好的ETF份额。

  举 个例子,当年海康威视股东新疆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曾于2012年4月26日将持有的600万股海康威视换购等值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占其持有 海康威视股份数的4.68%,占海康威视总股份数的0.6%。尽管遭遇大肆减持,但当日海康威视股价却获得了上涨。单日涨幅达到2.51%。

  定制基金

  152亿的规模,不是小数字。汇添富在这个节点成立巨无霸ETF,对市场有着不小的风向标意义。

  有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从这只ETF的发行规模和认购情况来看,应该是一只定制基金。据其了解,在目前银行利率走低的市场,不少国企对于资产配置有着不小的困惑,国企改革ETF是个不错的标的。

  8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就花了不少笔墨介绍上海国企改革的思路,重点聚焦分类分类监管,递出各方对于上海国企改革的重视。

  博 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2016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增加,年初中央就将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列为工作重点。一方面,国有企业利润下行 较快,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加大,个别国企债务违约也在不断爆发。在两方压力之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有所推进。7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国企 改革和去产能、去杠杆联系起来,官媒也开始报道各个地方的国企改革进展,尤其是上海的国企改革标杆。总体来看,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相叠加,影响已经部分 显现,后续的举措和动向也有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

  魏凤春认为,这对投资者的启示在于,一方面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寻找国企改革标的,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关注上海、山东等地方的国资改革主题。

  海 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列出的国企改革相关公司,包括上海临港(600848)、兰生股份(600826)、隧道股份(600820)、氯碱化工 (600618)、上港集团(600018)、强生控股(600662)、上工申贝(600843)、上汽集团(600104)、申达股份 (600626)、申能股份(600642)、上海梅林(600073)等。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