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华安基金 谈投资前瞻性与团队管理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16:06 新浪财经

  主持人:谢谢王总。网友也有问题,关心这只基金的掌控人是谁?也就是基金经理是谁?我们知道陈女士以前一直跟尚先生搭档管理基金安顺,安顺也是业绩相当优异的基金,2005年是大盘封闭式基金的第一名。相对于封闭式的基金来说,开放式的规模、流动性,包括在股票的仓位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别,有哪些您从前管理封闭式基金的成功经验可以过渡到华安宏利的管理上来呢,或者是针对这只高股票比例的纯股基金,华安会做哪些策略上特别的调整?

  陈俏宇 : 我先王婆卖瓜一些,安顺基金不仅在2005年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封闭式基金中是名列第一。实际上在2004年度中名列第二。应该说安顺基金这种优良的业绩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华安宏利跟安顺基金比较来说,其实差异不大,差别只是在产品设计当中的

股票的仓位,相对来说华安宏利的股票仓位更高一些,但是在投资理念上应该是相同的,投资策略上也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我自己感觉差异不是特别大。也有投资者认为开放基金可能更关注一些流动性的问题,我觉得其实你在管理封闭式基金的时候也考虑了流动性,流动性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综合的体现,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市场的状况,包括持有人投资的预期收益,这些综合因素都要考虑。实际上在封闭式基金的管理中我们已经考虑了。所以,并不是差别很大。

  如果说在我们管理安顺基金上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我确实觉得倒是有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共享一些。

  首先,在我们管理安顺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对前瞻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知道,基金安顺是一只份额在30亿的大规模的基金,实际上它的净值远远超过了30亿的水平。对于管理大基金来说,基金管理人可能要在布局上有前瞻性。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和尚志民是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我们希望在研究和投资上有前瞻性,而不是成为市场热点的追逐者。实际上对于大资金的运作来说,单纯追逐热点是很危险的,危险相对比较高。

  怎么叫前瞻性?你前瞻了3个月叫前瞻性,前瞻了6个月可能也叫前瞻性,还是前瞻了1年,我们就要反思了。在操作当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时点、时机的把握。这种把握一方面在整个配置当中,我们会更综合考虑中短期和长期品种的配置的比例。另外一方面,在某些时点,即使是同一个热点板块、同一个行业当中,我们会更多考虑这个行业本身特殊的属性和它的价值链。我们会考虑在某个阶段哪些企业或者是哪类企业是更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这个行业的景气度是在哪个阶段当中,从而在品种的配置上做相应的调整。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在宏利基金的运作上会充分考虑到。

  另外一方面,大家了解安顺,长期持有安顺的这些持有人可能也关注,安顺相对来说运作是相对稳健的,这种稳健一方面体现在,我们是比较强调估值,确保有比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当然我们在关注价值链的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成长股的成长性。因为成长能够产生溢价。所以,我们做到了相对的均衡。这一点在宏利的产品运作中,我们也会考虑。虽然我们强调了宏利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大盘价值、大盘红利类,但是抓大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放小,其实我们也会高度关注成长性的企业。实际上从去年的市场状况来看,我们也看到很多原先小市值的公司,行业的属性发生了变化,或者是行业背景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经营发生了变化,市场给它的估值也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从小企业变成了中市值甚至是大市值的企业。

  我们觉得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这种企业,所以我们也会积极关注这类企业,也分享它成长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并不与华安宏利本身产品设计相矛盾。

  王国卫 : 我补充一点,安顺基金成功的经验可以移植到宏利基金上。第一是风险控制的经验可以移植过来。第二,持续分红回报的良好传统可以移植过来。第三,依靠团队选股的能力可以移植过来。当然对基金经理来说,他们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就像主持人刚刚谈到的流动性的问题。在另外几个方面,可能对基金经理来说是需要加强的,比如说怎么样处理好投资组合中集中和分散的平衡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这个基金,比如说它的持有人的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对投资会有哪些影响。比如说如果是机构比较多,机构的投资取向上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果散户比较多,基金的稳定性会比较好一些。所以,这些都是基金经理面临的新的考验。

  当然华安也不是管理着一只开发的基金,我们也管理着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这是第五个、第六个开放式基金,应该说在这方面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所以在风险控制、业绩、流动性等方面,我们也会妥善地处理好。

  网友:我发现华安很多基金都是两位经理共同管理的,并且这种管理的业绩也会有稳定性、持续性。我想问王总,对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团队,两位基金经理的分工是怎么协调的?

  王国卫 : 这位网友确实观察得比较细。我们开放式基金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小组管理的模式来运行的。之所以这样安排,还是有很多考虑的。

  第一,希望各个基金能够配的人手是最强的,甚至是能够均衡、互补的。我们知道每个个人可能思维上面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证券投资又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开拓的眼界和有一种开放的操作的一些思路出来。所以,我们觉得两个人可能还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从控制风险的角度上,我们知道基金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基金经理本身也是比较年轻的。怎么样控制风险,控制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也是基金公司管理层需要考虑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以一个小组的形式、团队的形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每个人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组织上的安排、制度上的约束,使每个人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通过另外一个人的贡献,把你不利的一面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下去。从这些方面考虑,是做了这样一个安排。

  至于说他们两个人怎么协调、分工,我们实际上内部也有一些考虑。这个基金应该说还是会延续像安顺当时的管理,主要责任还是由尚志民负责,因为尚志明在整个基金行业从业时间比较长,投资经验也比较丰富。陈俏宇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陈俏宇原来是万国的高级研究员,曾经在她所负责的行业里排名在前3。进入华安以后又做了其它行业的研究,做了专户

理财的研究,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以后,通过大量的走访上市公司,积累了比较宝贵的经验。所以,陈俏宇在这方面也会发挥得比较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