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市场上,本应充当“市场稳定器”的公募基金,随波逐流地傍着 “非理性”起舞。而在近期的市场调整中,基金又一次充当了 “大举减持在行情底部、重仓在行情头部”的角色。[发表评论] [上期回顾:浦银安盛基金凄清现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今,从肖华、梁文涛、江晖、吕俊到何震、王宏远、李旭利等,离开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超过20位,而其中多数为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这意味着,三分之一基金公司的核心投资决策力量发生过变动。 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们都曾是基金公司招揽客户的黄金招牌,也是中国基金业能够大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现在,明星基金经理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80后基金经理、“菜鸟级”:基金经理……这些调侃式的定语体现了诸多基民对于基金经理速成式火线上岗的不满。然而,在大量基金经理出走的背景下,这些“菜鸟级”基金经理正是这个两万多亿资产管理的主力军。 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基金经理之间交流会很频繁,这样时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个买了,大家会跟着买;一个卖了,大家会跟着卖。
公募基金发展到了第11个年头,从瑞福优先进取到长盛同庆再到ETF联结基金,基金产品创新再一次被推到了公众面前。一端是监管层政策上鼓励基金产品的创新,而另一端的事实是基金公司创新乏力,甚至在创新是什么上都没有达成共识。“旧瓶装新药”,“不同零件分开装一装就叫创新了”,这已成了基金业内人士对创新的调侃。
816亿元,这是银河证券统计的公募基金发展10年来的管理费收入。一位基金投资者的总结,多少反映了这笔巨额管理费的流向:“中国的公募基金的现状是:股东赚大钱,公司赚小钱,基民常割肉。”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中,去除托管行提取部分、房租、人工成本、办公设备成本和营销费用,在交完所得税,提取风险准备金及发展基金、福利基金等后,股东的股权收益依然相当可观。
看着路边摇摇欲坠的公司广告牌,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浦银安盛)的一位员工笑称,“你看,连广告牌都不稳,公司成立两年了到现在内部仍然问题重重,不知道是不是风水不好啊。”风水一说当然是笑谈,不过,合资基金公司中的外资股东在我国水土不服则是行业不争现实。不可否认,外资给国内基金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不过总体而言,多数合资公司与当初双方设想的目标相去甚远。一位基金行业人士认为,股东方对基金公司经营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