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批判系列

——导言:公募基金的规模已经接近2.5万亿,基金持有人3000多万,远超过股票投资者,但是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却在持续大量流失,公募基金还可以信赖吗?“大而不强”会是它最终的宿命,制度设计的缺陷正凸显弊端,是时候检讨与反思了。--经济观察报联合新浪财经从本期起推出系列策划“公募基金批判”。 发表评论

系列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今,从肖华、梁文涛、江晖、吕俊到何震、王宏远、李旭利等,离开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超过20位,而其中多数为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这意味着,三分之一基金公司的核心投资决策力量发生过变动。

>>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们都曾是基金公司招揽客户的黄金招牌,也是中国基金业能够大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现在,明星基金经理制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李旭利们出走之后 阅读全文

  • 李旭利的启示
  • 李旭利的离职其实在三年前就已现端倪。彼时李旭利在一次畅谈理想与生活的对话中表示,一个从业者从25岁到55岁能看到三个经济循环周期。第一个10年还太年轻,没有资本和实力去竞争;第三个循环周期时人已经老了,丧失了竞争力;能抓到的就是第二个循环,“喜欢挑战的基金经理就做私募和对冲基金 ”。
  • 出走缘由
  • “我一个人能带来100亿的规模。但是公司几百亿的规模和我有什么关系。”一位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示。话虽狂放,但却是现实。据了解,基金经理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约在30万-300万元之间,即使是王亚伟,也只是有过年薪千万的传言,这与私募基金经理上千万收入依然相距甚远。
  • 制度暴利困局
  • 业内一位权威人士认为,目前公募基金进入了阶段性的瓶颈期,急需突破制度层面的一些限制:“第一,改变现有的审批管制,实现基金公司准入的市场化、基金产品发行的市场化;第二,发展第三方销售渠道,建立专业的投资顾问团队;第三,从制度上规范基金合同等条款。”
  • 谁来拯救公募基金
  • 当年,李旭利所在 “五道口”95级一个班就诞生了近10位基金经理,其中李旭利、李学文、郭树强三人更是同时获得首届优秀基金经理“金牛奖”。2003年前后,他们曾一度管理着公募基金20%的资金,现如今,他们中大多已经离开这个行业,留下的寥寥无几。

调查

您认为公募基金还可以信赖吗?
可以信赖
不值得信赖
说不清楚
您认为优秀公募基金经理是否该拿高薪?
应该
不应该
说不清楚
优秀基金经理流失后,你是否担心公募基金的回报?
担心
不担心
说不清楚
您是否会考虑私募基金?
不会
说不清楚
您是否会更加信任高薪经理管理的基金?
不会
说不清楚

“公转私”明星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
老东家
如今去向
李旭利
交银施罗德
王宏远
南方基金
何震
广发基金
吕俊
上投摩根
江晖
工银瑞信
肖华
博时基金
李学文
银华基金
王贵文
嘉实基金
曾昭雄
信达澳银
田荣华
长盛基金

联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