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谢卫:银行基金是一条生态链的共生关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8:4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您在两会上的相关提案,是否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有所落实?

  谢卫:“两会”提案的办理有其程序和节奏,我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银行理财与开放式基金的爱恨情仇

  银行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首次交锋始于“打新”产品,2006年年中,暂停两年的新股发行重新启动,靠理财产品发家的中信银行推出了首只“打新股”理财产品——“中信银行人民币理财双季计划”,打响进入资本市场无风险套利的第一步。

  此后,随着牛市的升温作用,各家银行竞相推出了打新股理财产品,2007年底时,市场上流通的近4000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打新股产品占到一半以上,严重侵蚀了债券型基金的市场份额,导致该基金品种在2006年、2007年总份额裹足不前,与股票型基金份额爆发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最重要的是,银行的信用更值得我们信任一些,反正手头一些钱在银行存定期也是存,而这些理财产品还能增加收益,1年期在银行理财,风险应该几乎是没有的。”一位投资者直言。

  如果说收益率雷同的“打新”产品拼的只是渠道的话,那么银行与基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以QDII名义的再次交锋,则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果。

  银行开展QDII理财早于基金公司,2006年4月18日,《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宣告QDII产品正式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开闸。

  此后一年间,几家银行相继推出保守型QDII理财产品,但受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超出预期等影响,收益率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缺少像基金一样的有力竞争对手,使得该块蛋糕始终无法做大。

  2007年5月,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QDII直接投资境外股票。

  随后工行推出的国内首款直接以人民币投资于香港股市的QDII产品——“东方之珠”,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募集规模超过了44亿元。同时,该款产品也成为了银行系QDII转型标志。

  与此同时,证监会在8月开始对基金系QDII产品集中放行,华夏、南方、嘉实、上投摩根等成为与银行系QDII抗衡的先头部队,被业界给予厚望。

  半年之后,双方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

  银行系QDII依靠极端复杂的产品制度设计,在2007年的全球大牛市的背景下,做成0收益。

  而基金系QDII则凭借一往无前的勇猛胆识,在港股直通车叫停之前,迅速建仓完毕,创造了半年净值缩水30%的亏钱记录。

  当然,银行与基金并非都是竞争关系,在以国内A股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中,基金公司以投资顾问的角色出现,银行是委托人。这种产品在运作模式上与基金产品十分类似,产品的投资决策是完全按照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进行的。

  正因为如此,作为投资者利益代表的银行在投资顾问的选择上十分慎重,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也作了很多独特设计。这些设计基本是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出发。以光大银行的光华行业精选为例,该产品在费率结构上进行了独特的安排。如果该产品的单位净值低于面值,那么投资顾问则无法收取任何的费用。

  这一设计使投资顾问在投资操作过程中要更加地细致和谨慎,尤其是在市场深入调整的时候将十分有利于产品的安全。可以说通过银行的集中代言,投资者享受到了基金专户管理的待遇,而在银行、信托以及基金公司多方共同的关注下,这类产品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