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在6.94元下方,为2017年1月5日以来首次。随着汇价逐渐接近7元关口,对于外汇市场逆周期调控的猜测再度增多。来自央行的外汇占款数据则表明,央行入市托底的力度已在加大。
在经历了持续近3年的持续下滑之后,从2017年开始,外汇占款波动逐渐趋于平缓,每月外汇占款的下降规模从之前动辄一千亿元甚至两、三千亿元减少到几十亿元、几亿元,特别是在2017年9月到2018年7月这段时间,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多次出现小额增加。
过去这段时间,央行外汇占款波动趋缓,一方面说明资本流入流出趋于平衡,净流出压力减轻,另一方面也是央行大幅度减少直接入市干预的结果。因为,只有央行收、售了外汇,才会引起央行外汇资产的变动。
央行就曾用外汇占款的变化来证明其减少了外汇干预。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无论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二季度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都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这从官方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来。”
最近外汇储备重新下降,尤其是外汇占款加速下滑,说明了什么?一是说明当前外汇流动形势可能出现了新变化,净流出压力有所加大;二则说明央行可能重新加大了外汇干预的力度。
央行进行外汇干预的必要性确实有所提升。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出现一波下跌,对美元双边汇率已从6.83元附近贬值约1000个基点。1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报6.9409元,为2017年1月5日以来首次收于6.94元下方;离岸人民币也于盘中跌破6.94元,创逾两个月新低。倘若延续近期的跌势,人民币迫近甚至跌破7元的日子可能已经不远。
虽然仅仅是一个数字,但在不少市场参与者看来,7元仍具有重要的心理关口意义。不少人也相信,多空双方在7元附近将有一番争夺,而外汇市场调控将是影响行情的一个潜在重要变量。
此前,央行曾通过多种渠道表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从以往来看,这些“必要措施”可能形式多样,但基本上可归为几类:一是官方“喊话”;二是加强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管制;三是提高利率;四是入市干预,投放外汇流动性,买入本币。最后这一种,需消耗资金白银,并引起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变化。
从这一点来看,9月份外汇占款的显著变化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需指出的是,即便央行重新增加了外汇干预,也并不违背央行逐渐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的立场。当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波动,有必要通过合理举措稳定市场预期,并将汇率调整到与基本面相符的状态;另外,也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外汇干预会重新变成一种常态。可以预期,当人民币汇率重回合理均衡水平,干预将顺势撤出。
责任编辑:唐婧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