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未都:收藏行业里我是老大(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3:49 中国经济周刊

  如今他的口气明显硬气了许多:“我觉得在这个行业(收藏业界)里我是老大。”马未都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的成就,我的表达能力,我的博物馆,包括百家讲坛,包括出书,包括知名度,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很多人也对他的身价非常感兴趣。“身价是多少没法说,除非别人给我评。具体是多少钱,我没有估算过,但我肯定值一百万。”马未都如是说。

  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上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颇具规模,有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于2002年面世,之后他又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

  1996年,马未都在北京建成了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并分别在杭州、厦门和山西建有分馆。如今,北京的“观复”也随着百家讲坛马未都出讲的热播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记者采访北京“观复”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时了解到,现在观复一个周末有500多名慕名而来的人。

  马未都把博物馆布置得和家一样,院里的几只流浪猫都被他养得白胖。“我想一心一意把博物馆做好,其他的比如拍卖之类的商业活动我不想做。太累,劳神。我应该远离商业,更多的接触文化。拍卖是纯商业,商业对我来说不舒服,我也不喜欢经商。”

  在拍卖行里的一些“潜规则”,更让马未都想远离这个行当。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有很多赝品拿来当真品卖,这个太正常不过。有的拍卖行特烂,东西都是假的,拍卖路子一塌糊涂。”

  鉴定专业化“非常难”

  远离商业的马未都更多地醉心于鉴赏、收藏。很多人说他是鉴赏家,也有人说他应该是收藏家,马未都自称是“鉴赏家多于收藏家”:“我们说的鉴赏是对文物的判断能力,就是很多博物馆的专业人士都未必有我的鉴赏能力和我的表达能力。”

  目前鉴定行业主要是由少数专家从事,而且时常会发生争议。鉴定得多了,马未都曾经设想过搞鉴定专业化,但是不成功。“鉴定可以专业化,但是操作起来非常难,社会不接受。”

  他打了个比方:“我们把行业精英都备案,分成甲A、甲B两组,每次鉴定都随机抽一部分专家参加,比如甲A组有7个人,甲B组有12个人。收藏品上来以后,这19个人背对背的看,不受任何人影响,鉴定之后填上意见。甲A用多数原则鉴定真品赝品,下结论,甲B产生的结论作为参考。A、B组根据失误率进行人员流动。这肯定更趋向于公平。”

  “方法很好,但不能实施,成本受不了。比如说,东西一到,马上电话联系专家,假设他们都在北京,派去看,得给鉴定费,A组一次鉴定至少给500元,B组300元每人。这就7100元,加上平时的办公费用也得几千块钱,鉴定一件东西一万块钱下不来。”马未都认为,成本是阻碍专业化鉴定的最大难题。

  用人不行,那么使用科技自动化是否可行?马未都认为当前条件下也很困难。“科学鉴定,不是说现在的人没有这个智慧,而是现在的人没有这个能力。投入非常大,研发和鉴定成本很高,而且没有社会效益。如果有社会效益,有的是人干。科学短期之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估计得过个几十年。”

  炒股的热钱不会涌入收藏界

  收藏市场上有不少“马粉”追随马未都。有人这样说,马未都看好的一定会成为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问及什么是下一个市场热点的时候,马未都有点犹豫,“我确实知道下一个热点,但是我不能说,我说出去了,这个热点就会提前到来,这事就瞎了。”

  “比如,宋代的瓷器,将来会贵,贵到现在的人会后悔没买,两三年的时间一定火起来。你看吧,4月份春拍就会卖一个,就会爆冷门。”

  而在当下楼市和股市疲软的情况下,很多人推测2008年会不会有大量的热钱涌入收藏界,令其成为投资热点。马未都对此持否定态度,“不会,改炒的都炒完了,现在人都精了。”在他看来,过去和现在搞收藏的区别太大了,“过去拼的时间,是路子,你要有时间你天天磨,八成能买到。现在是去拍卖会,看上了,看谁出的价高,拿钱拼。”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