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与金融审判
【编者按】
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风险是什么?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回答是:“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所谓“影子银行”,意即“无银行之名,却有银行之实”。在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银信合作、银证合作以及民间借贷等。
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总计约为人民币20万亿元,相当于目前中资银行放贷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
一个游离在传统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愈发膨胀,令人担心:一旦中国经济走软, “影子银行”发生大规模贷款违约,会给中国的银行和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事实上,违约已在发生。去年9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吴英案”、“立人集团案”层出不穷。今年3月底,温州获准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成为中国金改样本。
在温州金改“先行先试”的半年中,许多探索走在法律甚至司法解释之前,金融审判遭遇各种司法难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借据应如何审查,利息当如何认定,民刑交叉是“先刑后民”还是“刑民并行”,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借贷效力如何认定等。
早报记者日前调研走访浙江,采访杭州、温州两地参与民间借贷审判的法官、金融业人士及专业律师,就民间融资的立法得失、民间融资改革措施的法律评价、民间融资诉讼困境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相关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