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品牌策略助电动车企业突围战国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16:12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在电动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品牌集中度低,缺乏全国性的强势品牌也成为制约大多数中小电动车经销商发展的重要瓶颈。品牌意识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建议银行密切关注品牌建设较好的企业,挖掘信贷机会,同时谨防信贷风险。

  近年来,电动车行业迅猛发展,尽管行业发展很快,但是电动车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很低,缺乏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可以说,目前大多数电动车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行业整体上有规模,企业个体上还与规模很有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产生大的电动车经销商,中型经销商也是少见,大多数电动车经销商都是小企业。

  制约电动车经销商发展的“瓶颈”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资金瓶颈、人才瓶颈、行业瓶颈、品牌瓶颈、模式瓶颈等等。经销商要“破颈”,要发展,每种瓶颈最终都必须破,否则,经销商难有实质性的跨越。

  “品牌瓶颈”是电动车经销商发展瓶颈中最关键的瓶颈,解开这个“结”,其它瓶颈的突破就可以“迎刃而解”。

  做品牌,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市场经济中的大企业正是注重品牌建设才逐步长成参天大树的。而且,事物的大小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电动车经销商也不例外,其规模大小也是相对的。

  比如,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销售额1000万的电动车经销商在这个城市可以算是大企业了,但是相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销售额1000万元的电动车经销商只能算是一个小企业。也就是说,电动车经销商的规模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来看待。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电动车经销商生存与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这里的品牌既包括电动车整车品牌,也包括电动车经销商自己的品牌,而且从广义上来说,还应该包括电动车配件品牌。

  小的电动车经销商同样适合做品牌,但要努力找到合适的品牌运作策略。电动车经销商多年的辛苦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不容易,一定要保障品牌运作过程的稳健性,并且应该科学系统的做品牌,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协助企业在电动车的战国时代成功“突围”。

  银联信分析:

  由小变大,由寡及众,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例如澳柯玛、绿源、新日等电动车企业都是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行业巨头也有其囊中羞涩的起步阶段,其品牌更不是生来就“富甲一方”。广告只是电动车企业塑造品牌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必经之路。

  因此,中小电动车企业必须拥有“一分钱做品牌”的理念,而且要真正理解“一分钱做品牌”的深刻含义。只要有决心塑造品牌,就一定能够从现实状况中,找到一条可以逐步塑造强势品牌的道路。只要找到适合企业的品牌策略,中小电动车企业就能够以超低成本来塑造强势品牌,甚至不需额外花钱也可以逐步塑造品牌。

  另外,质量是品牌持久保鲜的重要元素,但是小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点,有些企业质量意识薄弱、技术力量匮乏、管理混乱,质量问题突出,致使企业遭遇品牌“猝死”的悲惨结局,造成更大的损失。

  电动自行车技术含量不高,但市场潜力大、利润较高,吸引了许多不具备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仓促上马。有的企业买零部件自己组装,再贴上

商标上市销售。为牟取暴利,还有人购买废铅和硫酸,私自拼装电瓶,由于废铅纯度低、杂质多,无法和硫酸充分反应,电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近三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抽样合格率仅为73.8%。另外,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进行的质量抽查显示,蓄电池产品两成多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77.1%。抽查结果显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4%;小型企业的质量存在问题较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8%。

  因此,中小电动车企业在树品牌的同时,不能轻质量,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整车的性能。建议银行密切关注该行业的发展,挖掘信贷机会,同时谨防信贷风险。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