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用户个人账户交易信息遭投诉 中信银行能否道歉了事?

泄露用户个人账户交易信息遭投诉 中信银行能否道歉了事?
2020年05月08日 22:0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泄露用户个人账户交易信息遭公开投诉中信银行能否道歉了事?

  来源:新华融媒看财经

  凤鸣 本报记者 李娜 北京报道

  一条投诉微博,让久未在观众面前出现的脱口秀演员池子(原名王越池)登上了热搜,同时被微博网友热议的还有池子投诉的对象——中信银行。

  池子5月6日发布的微博显示,在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下称中信银行)私下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笑果文化)。而中信银行给出的理由是“配合大客户要求”。

  池子在微博中表示,上述行为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已向警方报案同时通过律师发函要求中信银行、笑果文化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微博发出后,迅速引爆舆论。当日深夜,中信银行紧急发布致歉信,承认是“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郑重道歉的同时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已对员工进行处分,并且撤职该支行行长。

  微博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中信银行道歉后,该话题很快也登上微博热搜榜。在这条微博下面,转发超2万评论超5万。事件最新进展显示,目前中信银行被用户指责泄露其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一事已引发上海银保监局,并正式介入调查。

  未经授权,本人未到场,没有银行卡、密码,第三方如何从银行获得了用户的个人流水?大客户是否有权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客户隐私?新华融媒体财经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除本人授权外,一般情况下只有司法机关有权调取公民的存款信息,本次事件中银行和公司方的行为不仅违规,还可能涉嫌犯罪。而2014年以来,中信银行在客户信息使用方面已多次违规,被处于罚款共计超过百万元。

  司法人士:不仅是违规还涉嫌违法

  可以看到,针对中信银行客户公开投诉个人交易流水信息被泄露一事,微博网友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中信银行未获用户本人授权,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了“大客户”。中信银行因此被质疑随意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

  正如池子在微博中所说,“你也没有我的身份证,你也没有我的银行卡, 你也没有司法机关的调查令,笑果文化竟然能从中信银行拿到我近两年的流水还打印出来,你为什么不干脆把余额全取出来拿走呢?”

  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了解到,除本人授权外,一般情况下只有司法机关有权调取公民的存款信息,同时需要出具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

  “根据民诉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对于特殊的因客观原因当事人无法调取的,才由法院来调取。”广州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的郑检察官向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表示,日常所说的律师调查令,正是基于这个规定延伸出来的。

  记者看到,《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郑检察官解释到,所谓法律另有规定,指特定的、具体的法律对公安、国安、检察院、证监、银保监等国家机构为行政执法、刑事侦查等司法活动所需的账户查询活动做的特别授权。“实际上,律师采取的取证行动,是借法院的职权进行的,可以理解为法院的委托。所以,如果公司方在没有法院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去查询客户信息,律师就超越当事人的取证权,是违法的。”

  上述事件中律师有没有向法院申请?有没有法院的授权?对此,笑果文化的说法是,与池子之间存在经纪纠纷,已委托了律师处置,其根据相关流程采取了财产保全、提起仲裁、证据收集等法律行动。并强调“上述行动,均在法律及合同的框架之下进行。”

  而中信银行表示,经该行核实,近期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系开户支行,要求查询其为员工王越池支付劳务工资记录时,支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提供了池子的收款记录。

  郑检察官认为,从目前中信银行和笑果文化的回应来看,“很可能是没有授权的,因为本案是仲裁不是诉讼案,所以向法院申请大概率是不会的。有的话也应该比较理直气壮。”

  就查询王越池银行流水时,笑果文化是否出示了法院出具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这一问题,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联系了中信银行。客服表示,上海地区无媒体对接人员联系方式可提供,相关问题已记录,将会安排人员对接。不过,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应。

  曾因违规查询用户信息被罚超百万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银行于1987年创立,原称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总部位于北京。2007年,该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2019年,中信银行总资产达6.75万亿元,实现营收1875.8亿元,净利480.2亿元。

  可以看到,中信银行的标识源自中国印。而印喻示着诚信。不过,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近5年来,中信银行在客户信息使用方面多次违规被罚。

  2018年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网站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未经同意查询个人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共计处以罚款人民币9万元;直接责任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涉嫌犯罪,已移送同级公安机关。

  2017年11月24日,中信银行发布的《关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公告显示,该行多次因违规查询、使用信息等行为受到监管处罚。

  据不完全统计,2014至2017年之间,中信银行银川分行、青岛分行、厦门分行、石家庄分行、天津分行,曾因存在信用信息查询和使用不规范、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分别被处以8万元、17.5万元、10万元、6万元以及5万元罚款。以上合计罚款金额超过了百万元。

  上海某银行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内部没有这么合规,大客户查询个人信息的现象确实是有的,肯定也不只有中信银行一家。但是像微博中投诉的拿到流水还盖公章打印出来,我是第一次见。这说明管理肯定有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律师向新华融媒看财经记者表示,银行有个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这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银行方面可能不仅仅是违规。“首先是违背了商业银行法,其次,违背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这不是个例,相关人员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存款人或者其他客户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支付迟延履行的利息以及其他民事责任:(三)非法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或者单位存款的;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第一款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至于多少才是“情节严重”?根据两高2017年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征信、财产信息50条以上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即可入罪。

  《解释》明确,银行员工作为“内鬼”,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认定“情节严重”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

  中信银行在致歉信中称,个别员工未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反映出该行个别机构在制度执行上不到位,将全面检查,坚决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而在此之前中信银行与“大客户”之间私相授受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是否达到了50条?不得而知。

  事件已引发监管关注

  该事件最新进展显示,7日下午,据媒体报道,上海银保监局已关注到脱口秀演员王越池指责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泄露其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一事,并正式介入调查。

  据悉,自2014年起,监管每年度会进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工作,但就目前暴露出的情况来看,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工作落实情况依旧堪忧。

  3月20日,人民银行在最新一期的2019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中指出:“被检查机构基本能够贯彻执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规定,按要求开展自查和整改落实工作。但检查中也发现被检查机构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和制度建设、告知义务履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金融营销宣传、投诉管理、格式条款、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而就在4月中旬,疑似国内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226万张银行卡客户数据在境外黑客论坛上被出售,其中包括客户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地址等信息。上述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4月2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回应称,经部署相关机构进行全面排查,被贩卖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黑客伪造或拼凑的。

  黄洪表示,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行保险机构网络安全工作,尤其把客户信息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已印发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文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客户隐私保护,对客户信息严格实行从采集到存储、销毁等全流程的制度化管理。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强化银行业、保险业网络安全监管,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继续加大相关工作力度,进一步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金融环境,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很显然,银行客户信息被贩卖传闻、“池子流水泄漏”事件之所以备受网友关注,不仅仅因为事件的主角包含了娱乐圈和股份大行,更是在个人信息频繁泄漏背景下再一次深深刺痛了广大用户的神经。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的事件不仅让银行的底线备受质疑,也把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重新带入摆上台面。行业或将因此掀起一股整顿之风,严查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问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3 恒宇信通 300965 61.72
  • 03-22 盛剑环境 603324 19.87
  • 03-22 元琛科技 688659 6.5
  • 03-19 翔宇医疗 688626 28.82
  • 03-19 深水海纳 300961 8.4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