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本报记者 包慧 浙江报道

  导读

  “作为一个支行行长,我们内心真实想法是千方百计把每一分钱都驱动到实体经济里去,防止货币空转。”沈军正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基层的资产泡沫化并不严重,一来套利空间在减少,二来资金周转速度也减慢。

  浙江温州和台州两个紧邻的城市,同样属于长三角小微企业集聚区,为何在产融领域,呈现出迥异之态?

  台州区域,今年上半年,信贷增量为99亿,同比增长5.18%,增幅位居全省第4,但增量同比少增196亿。而温州区域内,截至到6月末,银行业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78亿元,同比增长2.28%。

  两个区域的两名银行支行行长,通过对危机回顾、分析了期间区域产融特性及不良处置逻辑。

  农行台州黄岩信贷数据报告:存款猛增、贷款大降

  2016年上半年,台州的GDP增幅是7.2%,官方对现在台州的经济形势怎么看?

  今年台州地区上半年的银行业信贷增量为99亿,同比增长5.18%,增幅位居全省第4,但增量同比少增196亿。

  在不良率方面,今年年中台州银行业的不良率仅为1.57%,低于浙江全省同等级别区域的平均水平。根据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为2.45%。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银行在台州分支机构负责人较多认为,今年年底会是台州银行不良率的拐点。

  实际上,台州区域内不良率总体上一直不高,一个原因是台州的实体经济比较健康,没有太大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压力。其次台州经济以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由此,台州获批了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台州小微金改试点中最受欢迎的,就是2014年7月成立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汇总整合了台州人行、税务、法院、公安、工商、国土、电力、质监、药监、财政、环保等13个部门的企业信息,覆盖50多万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累计收集4800多万条信用信息。

  多位台州的银行业人士都表示,这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银行来说太好用了,更为丰富的维度也提高了银行借以判断企业信用等级的能力。

  而同样的一个信用信息平台,虽然温州早在2013年获批国家级的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但至今没有建成。根据当地媒体8月8日报道,温州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今年年底才有望建成。

  农行台州黄岩支行行长沈军正认为,台州银行业信贷其实并没有真的减少这么多,如果去除不良核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项目到期的因素,“信贷增量有所下降,但幅度没有这么大”。

  而真实信贷数据有所下降的原因一个是生产规模下降,新投资、新扩张减弱。

  “现在银行资金出去,炒股不行,货币基金也不行,很多套利渠道都没有了,所以像之前贷款套利的现象今年也减少了很多。”沈军正分析了台州区域内贷款剧降的因素,套利渠道一步步消失,而目前的大环境下,企业扩张的冲动也减弱,“现在这个情况是钱贷给好多企业,他们也不要,因为都比较冷静理性”。

  剩下的资金就是纯货币形态,一部分进入到理财市场,一部分进入到银行存款,各大银行存款今年普遍稳步增加。沈军正7月29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农行黄岩支行为例,今年存款形势是最近五年来最好的,存款到昨天为止比年初增加8个多亿,以往同期只有4个亿多,目前多增长逾一倍。

  农行浙江分行在几年前提出,从人口密集型大行变成科技型网络银行,走集约化转型道路。

  具体而言,银行链接了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端,通过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起作用。一线的银行家们在跟企业家交往的时候,不光是要融资,还要融智。沈军正透露,他经常和企业老板一探讨问题就是两个小时,“原来形势好老板静不下心来,现在经济新常态下老板才能思考,练内功改产品款式提质量,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得督促企业这样做。”

  “作为一个支行行长,我们内心真实想法是千方百计把每一分钱都驱动到实体经济里去,防止货币空转。”沈军正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基层的资产泡沫化并不严重,一来套利空间在减少,二来资金周转速度也减慢。

  他举了个例子,贷款给一家企业,从买原材料到投入生产,再到销售、回款,以前很多企业一年期的贷款要周转四次,而现在一年只能周转三次,“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产品销售的程度减慢,除了少部分企业满足了供给侧改革供不应求,回笼快,大多数企业是求着买方市场,拖账期,流转不畅通。”

  农行温州分行靠“结构比”躲过经济危机

  郑巧容是土生土长的温州本地人,199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温州农行,从柜员一路干到农业银行温州市中支行行长。

  郑巧容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感觉到温州的企业很困难,当时的汇率、利率、税率综合在一起压垮了不少企业。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出口困难,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企业明显感到压力很大。贷款利率也在升,2007年到2008上半年是宏观紧缩时期,2007年央行一年内加息6次。

  “2008年下半年一下子放开了,2008年9月开始在年内连续降息五次,加上四万亿的投放,本来2008年就要死一批企业的,结果放‘水’太多又活过来了。但企业因为拿贷款太容易又去盲目投资,温商负债本来就大,身无分文就去投项目。2010年银根又紧缩,投资项目弄到一半就资金链断裂了,一大批企业在2010年底2011年初出现问题,相伴而生一个现象就是高利贷更肆虐,恶性循环最终在2011年8月出现集中倒闭潮。” 郑巧容表示。

  农行温州分行为什么能躲过当地的金融危机?

  主要是受益于其贷款结构,温州农行的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占比约为6:4,较高质量的零售业务占比高稀释了不良率。个人贷款都有房产抵押,即使在不良率最高峰,个人贷款业务不良率也没有超过2%,而企业则高出很多,郑巧容说,“这个结构帮我们躲过一劫。”

  温州银行不良率的顶点在2015年,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往下走了,郑巧容称,“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去年到处都是预警的企业,一个季度不良额度新增几千万,今年的不良额度和出问题的企业客户数量都在大幅下降。温州是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区域,所以也是省内最先探底的。温州经济能否好转也不是取决于温州,还是要看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

  在郑巧容看来,目前全国的大环境跟温州之前十年的走势有相似之处,比如说以前温州的资本外流去外地投资,现在是国内的企业去海外投资。

  而根据温州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7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78亿元,同比增长2.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7个百分点,但增速跃居全省前六,摆脱近年来省内长期垫底的困局。

  截至6月末,温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5亿元,不良率为3.52%,分别比年初减少16亿元和下降0.29个百分点,其中不良率较最高点下降1个百分点。自2011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温州至今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395亿元。

  随着信贷增长和不良的清收,上半年,温州市银行业实现净利润45.81亿元,同比增加25.35亿元,同比增长123.9%。全市74%的机构实现盈利,以浦发银行温州分行为例,曾连续多年亏损,直到今年一季度,疲于应付不良贷款的浦发才迎来扭亏为盈的“拐点”时刻。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