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13:56 《零售银行》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基金理财成功的关键:科学定投

  文|程斌 编辑|林琳

  基金定投不仅要“聪明的卖”还要“智慧的买”。只有科学的定投才是成功的关键。

  基金定投作为一款科学的理财工具,所具备的小额投资、积少成多、分次投资、分散风险、强制储蓄等功能,已经越来越被普通工薪阶层所熟知。但即便是这样,能坚持定投并从中获益的客户,其实并不多,这也直接导致了定投在柜面推广时的不顺利。

  笔者通过这几年对柜面定投业务的分析,尤其是对众多亏损基金定投客户的后续跟踪“诊断”发现,基金定投不仅要“聪明的卖”,还要“智慧的买”。只有科学的定投,才是成功的关键。

  那么,何为科学的定投?下面笔者就从定投的时机、定投的产品、定投的日期、定投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定投时机的选择

  很多关于定投的撰文中,都弱化了对于定投时机的选择。事实上对于定投而言,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正所谓“牛市不定投,熊市要加码”,震荡市要坚持。

  1.“牛市不定投”

  牛市中基金定投的收益,明显不如单笔一次性投资(如表1 所示)。这是因为基金交易分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定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左侧交易手段,而一次投资属于右侧投资手段。在牛市中,定投收益是低于一次投资的,此时相对于定投,加杠杆进行一次投资是更明智的选择。

  2.“熊市要加码”

  一般在一轮牛市或者熊市中,阶段性调整的幅度约为20%,如果调整幅度超过了这个临界值,则需要考虑行情是否发生了逆转。在熊市中,月定投应越跌越买,越跌越放大基金月定投金额。

  例如,对应上证指数月跌幅每超过10%, 月定投金额就要增加20%。通过逐渐在底部补仓,摊低成本,等市场回暖后,则收益可观。

  3.“震荡市要坚持”

  震荡市基金定投,可以积累低成本筹码。将熊市、震荡市积累的低成本筹码在牛市进行变现,才是完美的定投路径。

  资本市场上的主力为了洗盘,经常反复回踩,此时定投也更为合适。在熊市及震荡市开始的定投,便于积累大量的低成本筹码,效果优于牛市定投。选择弹性大的基金品种,能够实现成本的有效分散,可以在牛市来临时充分享受反弹成果。

  基金定投优势在于平复市场波动, 降低持有成本。因而经历2015 年过山车般的轮回之后,当下的市场筑底阶段,正是基金定投积累低成本筹码的大好时机。市场震荡筑底期间,为基金定投的最佳进入时点。

  定投产品的选择

  选择高波动基金( 如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基金等),一般来说,基金净值波动相对较小的货币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是不适合定投的。

  1. 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基金优于债劵型基金

  基金定投的目的,原本就是通过这种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在资产的保值基础上,实现投资的超额收益。

  定投投资法相比等分额投资法,优点在于在高位买入较少份额,而在低位买入较多份额,从而实现更低的平均成本。正因此,越是波动性高的基金,越适合用定投投资法。尤其定投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其净值的增长涨幅较大(如表2 所示)。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假如选择目前在售的所有基金进行每个月18日定投500 元,1 年期的定投收益排名前十的基金中,仅有一个债券型的基金,其余全部为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

  从表3 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债券型基金的整体收益,除了安信宝利基金的收益较高外,绝大部分债券型基金的定投收益并不如意(最少的仅为4.31%,最高的为22.87%。平均年化率6.813%)。而排名前十的高波动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却高达20%。两者收益相差之大从两图的相比中一目了然。事实上随着基金定投时间的延长。高波动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与波动较小的债券型基金相比相差将更大。

  2. 主动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优于被动的指数型基金

  好的投资主题, 是是一只基金成功的一半。假设在过去5 年,即2011 年1 月1 日起,分别在每月月初定投1000 元上证指数、汇添富民营活力, 到2015 年12 月1日,投资总额为5.9 万元,赎回总额为10.6 万元,定投总收益率达180.46%,而同期上证指数定投收益率只有41%。

  定投日期的选择

  在柜面实践中,选好了定投产品后,经常出现理财经理,或客户本人在设置定投日期时比较随意的情况。很多人普遍认为一个月中随便哪天代扣问题都不大,果真如此吗?具体的扣款日期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来看看近几年来的数据统计与对比,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如表4 所示)。

  从表4 中可以明显看出,每月23-28 日上证指数下跌天数较多。从总体上看,从月初到月末,下跌天数并没有完全按平均分布来呈现,而是表现出越往后越集中的趋势,分布为“前低后高,月末下跌较多”。尤其是22 号以后,23-29 号的这几天当中,下跌天数尤为集中。因此,每月23-29 日,就是相对较好的定投扣款日。

  具体到基金净值的变化,是否也是如此呢?笔者随意选择一只主动型混合基金诺安中小盘(320011),通过它在今年以来连续1-4 月份的每日基金净值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如表5 所示)。

  通过对该基金每月23-29 日这5 个交易日净值变化的跟踪,发现在这4 个月,20 个交易日的净值中, 有13 个交易日为下跌, 占比为65%。其中, 跌幅在本月最大的出现在2 月25的-7.57%。除此之外,较大的跌幅还有1 月26 日的-7.2%、1 月28 日的-4.22%、3 月29日的-1.88%。

  由此可见,无论是下跌的频率还是跌幅大小,在每月23-29日交易日中的表现,均明显超过其他交易日的基金净值的变化。

  而上证指数在每月这段交易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 有不少月份的1、2、3 日(及30、31 日等)为法定节假日,扣款顺延,因此,1、2、3 号(包括30、31 号)的下跌天数较少;

  2. 每个月的月初,市场整体的情绪总是偏向乐观,往往憧憬着“红X 月”,因而月初的行情一般来说并不会很差。但到了月末,市场在弱市行情之下往往已经疲态尽显,部分资金会选择暂时离场观望;

  3. 不少资金逢小长假( 如五一、元旦等) 之前, 喜欢卖出股票避险,从而造成月末快到前的几天,市场抛压较大,导致出现下跌天数较为集中的情况。

  由此看来,定投的扣款日放在月末前的几天,23-29 日最佳。

  既然明确了扣款日期,那么,是否在不同的扣款日期扣款,收益率会有差别呢?

  笔者以嘉实沪深300 指数(160706)和易方达上证50 指数(110003)两个产品为例,假设从2008 年1 月至2015 年6月,分3 个阶段进行定投,分别选择不同的扣款日期,期末赎回,最终得到的收益率情况数据(如表6 所示)。

  选择在下跌天数较多的日期扣款,一般来说,收益率会略微高于在普通天数扣款的情况,尤其在阶段1 震荡市,以及阶段2 熊市。

  定投策略的选择

  总资产价值恒定策略,来源于“懒人资产配置方法”中的50% 策略,即每季度调整一下基金资产和现金资产的比例,跌多了补仓,涨多了赎回,使现金资产与基金资产始终各占总资产的50%,同时将盈利不再投入到定投中去。这种策略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及时赎回已盈利基金。

  在每期定投时点,通过定投新的资金或赎回部分资金,以达到定投账户总资产价值的恒定。即跌多了就补多些,涨多了就转换为货币基金或变为现金资产。

  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基金定投投资者能实时兑现定投收益 ,无疑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度,并适时回避市场不确定的风险。

  第二步,赎回后加大定投,但盈利不再投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基金份额此时的赎回,并不意味着基金定投的终止。相反由于实时的赎回,使得投资者现金资产的增加。此时,如果市场正处于熊市或震荡市,可适当加大基金月定投金额,但盈利金额不再投入到定投中去,而是始终将现金资产与基金资产的比例,保留在各占50% 的状态。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防范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在牛短熊长的市场,可以不断积累小胜,为大胜,防止被深套。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做基金定投,可以选择熊市或震荡市中,选择高波动的股票型、混合型或指数型基金,在每月月末前的几天(如23-29 号)扣款,这样效果更佳,从而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选择在哪天扣款,甚至也不是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而是在市场低位要敢于定投,坚持定投,面对暂时的亏损,扣款不中断。只有在低迷行情当中坚持不断的买入,等到市场好转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份额,来享受反弹带来的收益。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