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金融家
文/刘纪鹏[微博]
挂牌公司从2014年初的621家增长到当前2300多家的规模,新三板市场的急速膨胀吸引了市场各方的极大关注,关于新三板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首先是新三板的定位与发展路径问题。提起新三板,首当其冲的质疑就是新三板到底是不是一个场外市场?
从股东人数上限、交易标准化、交易模式三个方面看,新三板区别于典型的场外市场,但与沪深交易所的差距不大。首先是股东人数,相较于四板与五板市场中公司股东人数严格限制在200以内的规定,三板市场对股东人数无限制;然后是交易标准化的角度,三板市场目前是1000股/手,而深沪交易所则是100股/手,差距早已不大;最后,从交易模式上看,新三板现存的交易模式有协议转让与做市商两种,不久将开通的集合竞价一旦到位,新三板将完全具备与深沪交易所“掰手腕”的能力。
因此,新三板不仅仅是一个场外交易市场,更是连接场内、场外市场的桥梁。在新三板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其定位与发展路径,才能够保证其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中国资本市场中北、上、深三个交易所“三足鼎立”的局面。
新三板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交投不活跃,但可以预测的是,一旦集合竞价制度推出,交投不活跃的问题将会被极大地改善。下一步就是降低投资者准入的门槛,真正让资金流入市场,这样则会彻底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监管水平的提升与投资者利益保护才是新三板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大踏步推进改革的同时,新三板必须把握好节奏,并增强监管能力。毕竟目前新三板企业的质量良莠不齐,仅从盈利指标看,新三板五成以上的企业净利润低于500万/年,更有近十成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大量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如不能提高监管质量、把握好监管力度与改革速度的关系,极有可能在迅速吹大新三板的泡沫后,迎来泡沫的幻灭。
除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如何把握与深交所[微博]及区域性股权交易所的关系对于新三板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对于深交所而言,创业板有一直承受“名不副实”的指摘,而近期国内优质企业的纷纷出走,更为深交所引来了国务院领导的压力与社会上的批评,所以降低上市门槛几乎成了深交所的必然选择。而门槛低、挂牌快,正是新三板目前吸引大量企业的重大优势。一旦创业板也降低门槛后,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差异化经营,最终与创业板共存共赢,就成为新三板甚至监管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同时,最近蓬勃发展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是新三板不能忽视的对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一旦发展起来,将成为上市企业的“选秀”池,新三板与其等到那时再与区域性股权交易所抢资源,不如立足当下,与这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兄弟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新三板,肩负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任。大力培育发展新三板为代表的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将彻底打破两个交易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及带来行政垄断、不公平不公正甚至腐败的局限。来自竞争的繁荣,有待于新三板去引领。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4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