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间金融危机周年记之三:银企生战事

2015年04月15日 09:17  经济观察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相关报道】

  四川民间金融危机周年记之一:双面债权人

  四川民间金融危机周年记之二:杀熟卖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超 这里是中国西南角,这里盛开着美丽的芙蓉花。

  在数千年的文明中,芙蓉代指美丽、漂亮与纯洁。有一种木芙蓉,一天可以变幻出三种颜色,每年深秋,这种“一天三变”的花种装点着整个中国西南的土地。

  但对于大多数实体的企业家来说,他们或许无心欣赏这“一天三变”的奇妙了,因为现实的善变远比一朵花的美丽精彩的多,也要残酷的多。

  随着时间的变迁,本轮民间金融危机正在由简单的借贷矛盾,演化为实体的资金链崩盘危机。在危机的重灾区,银行几乎一刀切的切断对实体企业的输血支持,随着危机的发酵,“银行与实体企业”,这对曾经一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搭档,正沦落到撕破脸皮的“分手”边缘。

  抽贷

  一支烟抽完了,张明梓把烟头狠狠按死在烟灰缸里,他记不清这已经是自己连续抽的第几根了,在把空空的烟盒扔进垃圾桶里后,他靠在沙发上,不再想说话。

  张明梓原是一家商贸公司的总经理,至少在2014年的夏天到来之前,他都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工厂的领导者,他精明地打理着眼前的生意,他的产品供给西南整个片区。

  好日子结束于2014年的夏天,刚刚出差回来的他接到了公司管理层上报的上半年财务数据:主要数据大幅下降,库存增加了近一倍,常年合作的商家已经取消了订单,更为急迫的是,合作银行告诉他,有一笔7500万的贷款到期了,需要归还。

  张明梓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到心上,他只是焦虑于订单的下降,如果不是刚刚出差谈成的一单生意让他心情还不错,他发誓一定会解雇自己的销售总监。但当他坐在银行经理的办公桌前时,他嗅到了一种异样的味道,这让他感到不舒服。

  常年合作的某支行行长谢斌(化名)告诉他,他的借款必须马上归还,但银行承诺在其全部还款后会立即发放新贷款,即所谓“还旧借新”。而在此之前,银行与公司的合作流程通常为“借新还旧”,即银行会提前放款给客户,客户拿到新的贷款后,会首先偿还此前到期的借款。

  没有商量的余地,即使张明梓把支行行长和业务经理请到酒桌上也无济于事,这让他感到奇怪。推杯换盏之中,他得知,总行已经下发了文件,要求地方警惕金融风险,回收贷款必须无条件执行,没有例外。

  在张明梓明确表示,“现阶段确实难以偿还所有贷款”后,一场更大的骗局开始了。

  谢斌找到了张明梓,告诉了他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由谢斌出面找“水钱”公司,短期借款给张明梓,后者及时向银行还款,银行承诺,收到这笔还款后最多5个工作日即下发新的贷款,张明梓按照市场价向“水钱”公司支付利息。

  这是一场古老的生意,地下钱庄的高利贷生意一直活跃于灰色市场中。2014年8月7日,张明梓、谢斌和四家“水钱”公司的代表在谢斌的办公室见面,三方签署了一份资金周转协议,大意为:由水钱公司借款7500万给张明梓的公司,后者以此偿还银行的借款,银行收到后承诺,5个工作日内借款8000万给张明梓的公司。在这份协议上,谢斌没有签字或者盖章,理由是,他是“银行高管,不方便”。

  此外,张明梓和“水钱”公司名下的投资理财公司签署了正式的借款协议,尽管每天需要偿还2‰的利息,但张明梓知道,他别无选择。协议签订完成后,“水钱”公司的资金直接走账进入银行系统。

  此后5天,张明梓都在等待银行的放款,这种等待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期间,他多次催促甚至上门讨要,均没有任何结果。他收到谢斌的最后一条短信是,“续贷一事,总行未批”。

  他试图去起诉这个有着明显故意“做局”的生意,但律师告诉他,续贷协议不具有法律效益,而高利贷借款协议看上去是明显违法的,他可以拒绝。但有人委婉的提醒他,高利贷收款从来不走正规渠道。

  张明梓不想去计算他为此背负了多少利息,承担了多少代价。他只知道,2015年的春节到来前,他变卖了厂区两块地皮,关闭了这家已经经营了16年的工厂。

  这个故事不是孤例,张明梓之外,一场更大规模的断贷潮弥漫开来,涉及单笔资金从千万到数十亿不等,而包括川威、科创等明星企业,亦未曾幸免。越来越多的实体制造企业,倒在银行“抽贷”“断贷”的铡刀之下。

  博弈

  一直到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劲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位川威集团的董事长显得有点疲惫,他谨慎地回避着每一个关于川威债务重组的问题。

  如今,这位缔造了四川第二大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只能把企业的全部身家性命压在了政府身上,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这个市场是无序的,只能靠政府出手了”。

  2014年7月7日之前,川威集团的资金链出现了紧张局面,不仅面临多笔贷款资金到期难以偿还,公开的账目显示,彼时,川威集团的银行融资约265亿元,涉及国开行、工行、中行等20家银行,信托融资近11.5亿元,加上其他各种融资金额,集团总负债高达323亿。

  重压之下,川威集团方面曾找到合作的几家银行进行协商,当时川威方面提出的请求是,希望银行“继续放宽,不要抽贷,短期贷款转为中长期贷款”,但该请求遭到多家银行的拒绝。

  自始至终,王劲没有公开批评过银行,但他一定对银行的“无情”感到失望,他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两件事不能干,一是别做大,二是别借钱”。

  双方协商无果之后,背负巨大资金压力的川威集团随即向当地法院递交破产申请,请求“破产重整”。

  2014年7月7日,川威集团及其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渝钒钛)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消息一出即震惊整个钢铁圈,亦惊动了四川省以及内江市两级政府,与川威集团有来往的金融机构皆感到“难以理解”。

  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很有可能是川威与银行谈判失败后采取的“非常规应急措施”,有着“逼宫”的嫌疑。因为没有人会相信,王劲会甘愿自己的公司轰然死掉。

  王劲不愿意提起这一段历史,他显得欲言又止,他说,“对于内地的实体企业,政府还要不要,不要的话我们就关掉,要的话,有关部门也要对内地企业的定位做出明确表态”。

  他几乎一字一顿地说道,“转型升级换代是要有一个阵痛期,但也不是简单的抛弃,把过去的产业推倒重来”。

  此后,故事发生了180度的转弯,四川省和内江市两级政府有关部门介入斡旋,几乎谈崩的银行被拉回到谈判桌前。“川威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短借长投,各种转贷,再就是受到成渝钒钛项目的拖累,”一位与川威集团有业务关系的银行人士说,“川威破产清算肯定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破产了,谁的资金也别想拿回来”。

  2014年8月份左右,在四川省金融部门的协调下,30余家金融机构与川威集团进行了直接谈判,并最终达成了《金融帮扶一致行动方案》:银行方面停止抽贷,贷款授信额度恢复到2014年年初的计划;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按季结息;短期融资期限延至一年及以上。

  在获得银行表态支持和政府承诺后,川威集团撤回了“破产重整”请求,进入“债务重组”阶段,并保证清理相关业务,进行资产处置。

  这是一个缓慢且痛苦的过程,既有行业的原因,亦有大环境的因素。王劲显得有点悲观,他觉得,“今年仍然是钢铁行业最困难的一年,仍将会有很多企业关停并转”。

  在去年8月份召开的金融对接会上,30余家金融机构就上述《金融帮扶一致行动方案》进行表决。一位参与表决会的银行人士回忆称,“当时大多数金融机构表态支持川威,投下了赞成票,但仍有大约3、4家银行选择弃权”。

  这似乎代表了大部分银行的心态,即使对于投赞成票的银行来说,心里也不一定有底。王劲对所有涉及到银行的问题都极力回避,他只是说道,“那是银行的事情,我们管不了”。

  斡旋

  李士伟(化名)参加过三次政府组织的“银企对接会”,这位银行贷款部门的负责人心情有点复杂,因为每次对接会的场景都相似:政府苦口婆心,企业望眼欲穿,银行冷冷淡淡。

  自去年以来,为缓和银行与企业紧张的关系,本地各级政府组织了多场“银企”对接会,力图挽救资金链日渐崩盘的实体经济。在最近一次高级别会议上,四川官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难处,全力化解融资困局。

  李士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是在2014年的10月份,那次是由市级政府专门组织的“银行与本地白酒企业融资对接会”。会议分为两个环节,市级领导讲话后,将有企业与银行直接洽谈。

  主管工业的副市长首先发言,几分钟后,照本宣讲的领导发现对面的银行代表毫无反应,干脆扔掉了演讲稿,和对面的代表聊起了天。他告诉这些财主,“这些企业都在本地经营了很多年,绝不会逃跑,也不会故意欠钱不还,如果真是那样,由政府出面兜底”。

  全场的唯一一次带有热烈气氛的掌声来自一个玩笑,主管金融的副市长承诺,“如果哪家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不还,我亲自到你们银行打工,替他们还钱”。

  “但结果并不好”,李士伟摇了摇头,“很明显,银行不会因为政府一个承诺就冒险,其中的道理,谁都懂”。那次对接会最终无疾而终,没有成交一单。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大的斡旋理由在于“政治正确”。李士伟回忆,几乎在所有的银企对接会上,主管领导都会告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代表,“希望大家讲政治,讲原则,停止抽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更大程度的斡旋努力还在继续,对于企业出现资金断裂新消息的应急处理系统已经在尝试建立。今年3月份,有着20年历史的,成都本地互惠超市被爆出现经营困难,拖欠项目款,当天即引发关注,第二天,省级部门和本地工商组织相继约谈公司高管,10天左右,互惠成功引入合作方,债务危机落地。

  另一个案例来自科创集团,这家医药帝国在去年10元月份被爆出债务危机,几近崩盘,随即有地方政府、全国工商系统迅速介入,多家银行联合授信,这种拯救行动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整个集团的债务问题实现软着陆。

  但这样的案例毕竟屈指可数,能否成为其中的幸运儿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在商界和政界的影响力等多重因素。更多的麻烦让地方官员疲于应付,有官员开玩笑称,“连做梦都会被企业倒下的消息惊醒”。

  李士伟觉得压力很大,一夜之间,他似乎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了,大部分找上门的企业主都会失望而归。铺天盖地的批评声弥漫在四周,“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的道德指责让他觉得沮丧。

  更为沮丧的是,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和越来越高的融资门槛,正在把这场银行与企业的“战事”烧得通红,而脆弱的实体经济,正在咀嚼炽热的滋味。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民间金融抽贷银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上网费用太高了 网费大调查
  • 体育世预赛抽签-上签!国足同组卡塔尔香港
  • 娱乐黄晓明今年娶Baby还不够:生个娃才满足
  • 财经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公布 GDP增速7%左右
  • 科技消息称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合并协议
  • 博客那些年在香港呆过的美国大兵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乐嘉与女儿谈性:不想你成为恋爱白痴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陈思进: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 易宪容:A股开户暴升对市场的意义
  • 冉学东:政策性金融为何总成为唐僧肉
  • 叶檀:存款被迫从银行搬到证券市场
  • 刘光宇:谁为中产阶层买不起房买单?
  • 许一力:一人一户的开放到底意味什么
  • 徐斌:领导搞股市泡沫也是迫于无奈
  • 向小田:为何这么多资金疯狂买科技股
  • 占豪:中国大牛市是一场世界大戏
  • 魏凤春:A股速度与激情大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