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改芳 李晓辉
交通银行“得利宝·至尊18号”净值亏损约20%,更是牵出了大面积亏损的交行“至尊系列”理财产品。从私募排排网上能查到10款“得利宝·至尊18号”系列产品,半数亏损。
资深投资界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一向标榜“稳健”,所擅长的一直是保本产品,但上述“至尊”系列理财产品多投资于股票市场,风险较高。同时,作为投资顾问的私募没有制约手段,也未更好地利用好利益制约机制,如充当“至尊18号”投顾的私募基金,私募公司没有拿出真金白银和投资者的钱捆绑在一起。此外,更加上信息披露不充分,极其容易对投资者造成损害。
银行与私募双方对于风险的偏好不同,以及私募机构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容易“同床异梦”。银行如何与私募基金等市场化非金融机构合作,这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至尊”系列大面积亏损
从交行的官网上无法知道“得利宝·至尊”系列产品的发行、运行等情况,不过从私募排排网等第三方机构处可以略窥一二。
中国证券报记者6月4日查询私募排排网发现,11款至尊系列产品大多数由中信信托担任受托人,而投资顾问则分别由不同的私募机构担任。截至5月24日,至尊7号、6号、9号、19号,净值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19号净值下跌27%;截至5月10日,至尊8号净值0.8113,下跌18.87%。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30日在私募排排网上发现,至尊15号截至今年4月的净值只有0.52,亏损接近五成。
资深信托界人士分析,交行“至尊”系列产品绝大部分由中信信托担任受托人,而投资顾问则由不同的私募机构担任,这说明中信信托实际上只是充当了“通道”。如果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型,不可能绝大多数产品都由中信信托担任受托人。
上海阳光私募鸣玺投资总经理赵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因为国内对银行的监管限制,主要是做保本、低风险产品,很少做高风险类产品,但是2011年信托发展势头迅猛,那么一些经营灵活的银行看到行业很好,而自己的客户资源丰富,就开始涉足私募产品。既然是私募产品,就都是不保本的,比起银行存款自然是极高风险等级的产品。”
“谁拥有客户,自然谁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赵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明确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交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以至尊18号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每年收取2.6%的固定管理费。按理说,应当是交通银行、中信信托和投资顾问六和创业投资三家机构对2.6%的管理费进行分成。但由于交行的主导地位,管理费的大头应当是归交行的。
目前,对银行与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合作并无法律上的限制性规定。对于投资顾问的要求,则只在银监会2009年下发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中有所体现。该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信托公司聘请的第三方顾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依法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且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实收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有合格的证券投资管理和研究团队,团队主要成员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且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无不良从业记录,并有可追溯的证券投资管理业绩证明。
可以看出,现行规定对投资顾问机构的要求并不高,只有最基本的硬件条件,普通投资者实际无法从中看出投顾的实际投资能力。
私募投顾机构“面目不清”
交行“得利宝·至尊18号”的投资顾问是上海六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六禾创业投资)。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上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住所是上海市崇明县竖新镇仙桥村六队649号106室(上海竖新经济开发区),注册资金1000万元。法人代表夏晓辉。
但蹊跷的是,私募排排网等网站上所默认的都是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六禾投资)而非六禾创业投资。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显示,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住所是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路912弄12号,注册时间是2004年8月,法人代表也是夏晓辉。
5月30日,上海还处于持续的阴雨中。中国证券报记者冒雨来到工商登记资料上六禾投资的住所——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路912弄12号。但这里的物业告诉记者,六禾投资不在这里办公已经一年多了。对此,上海国创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曙东律师认为,从理论上说,公司的注册地点和办公地点应当一致,如有变动应当及时到工商局变更。
六禾投资官网显示,公司旗下有负责证券投资(二级市场)业务的六禾投资有限公司和负责私募股权投资(一级市场)的六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一般二级市场业务由六和投资负责,但担任交行至尊18号的投顾是六禾创业投资而非六禾投资。
记者目前还无法确知六禾投资与六禾创业投资这两家关联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是六禾创业投资,而不是资历更老、注册资金更大的六禾投资。
私募排排网还显示,交行“得利宝至尊6号”的投资顾问为“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截至5月24日,其净值为0.8763,下跌12.37%。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六禾投资一直“钟情”于参与定增业务,先后参与了多家公司定向增发。但奇怪的是,每参加一家上市公司定增,均要成立专门的有限合伙制企业专职投资具体的公司的定增,很多都是手笔很大。
2012年9月,六禾投资斥资金额达4.63亿元,总共认购光明乳业5730万股;为专职定增光明乳业事宜,六禾投资在2012年7月31日成立上海六禾御秀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六禾投资在上海梅林定增过程中认购股数最多,以7.03元/股(除权后),持有上海梅林9900万股,曾一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其所用的名义为上海六禾之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记者一直未与六禾投资取得联系。
另外,担任交行至尊15号理财产品投资顾问的是上海简适投资管理事务所。私募排排网显示,简适投资成立于2009年,其总经理、投资总监名叫杨典。杨典管理的四个产品目前均为亏损,且累计亏损都在20%以上。
交通银行如何选定这样的私募机构作为投资顾问目前还不得而知。据一位上海私募界人士透露,“名气大的私募有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那么一些小的或者投资记录并不稳定的私募要获得资金,一般情况下得通过给介绍费的方式千方百计的拿各种形式的资金。”不过,既然是谁拥有客户资源,谁就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的基本逻辑下,银行选择一些不知名、履历并不突出的私募机构进行合作也就不难理解。
“由于银行和私募机构之间的风险等级匹配度低,双方的蜜月期实际很短,很快双方其实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同时,‘8号’文件出来后,银行对于高风险产品的配置有严格限制,这也对银行涉足私募产品的内在动力减弱。” 赵袭对记者表示。
银行私募合作难融合
实际上,银行和私募的合作存在着天然的“血统”无法融合的问题。
当时在央行营业管理部任职的朱睿在其《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对投资者来说,银信合作业务资金运用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行业,风险相对较低,但是部分如投资权益类金融产品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蕴含的风险较大,并且难以保证银行经办人员能够充分向投资者揭示其潜在风险。
看上去,银行和私募的合作是“一拍即合”。一方面,银行为了更多的所谓产品创新,获得更高的管理费,需要新的产品;另一方面,私募需要资金来源,有实际需求。这本来是双赢的合作,但是由于双方对于风险的偏好不同,以及私募机构能力的参差不齐,这种看起来十分匹配的合作实际上是“同床异梦”。
“我们后来也并不愿意和银行直接介绍的客户合作,中间合作的并不愉快。毕竟私募产品的风险性远比银行的要大很多,需要投资者有更高的风险承受力,但问题是银行很多时候只是完成数量,有些客户根本不适合投资私募产品,净值是正的还好说,要看净值跌5%就每天追着我们问具体投了什么,什么时候回本。”一位私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投资者反映称,交行至尊18号的产品说明书对于投资顾问情况没有详细说明,更不用说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血统”不合问题,甚至连一些投资者手中都没有所购买的“至尊”产品的说明书。
南京的王女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投诉称,她在南京交行定淮门支行先后购买了交行“得利宝·至尊”15号和18号理财产品,但她手里目前只有银行转账的“小票”,交行没有提供产品说明书和合同。“至尊15号亏了50%,至尊18号亏了20%以后,我每天问交行要说明书,他们到现在也没给我。”她说。王女士的说法没有得到交行的确认。
在私募排排网上能够查到的交行至尊15号的产品说明则更是形同虚设:该理财产品只限于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或已经公开发行并即将公开挂牌交易的所有投资产品、银行间投资品种(如银行间债券、中央银行票据等)以及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发行的基金在当前和未来可以投资的其他所有投资品种等。
“这样的投资说明不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明吗?”某投资界人士认为,“一般私募产品都是非结构化,但是银行的低风险风格,应当尽可能的考虑用结构化设计,这样才符合银行本身的特点。” 交行至尊系列产品都是非结构化设计。
多位交行“至尊18号”的投资者都反映,交行从未主动向投资者提供过产品净值等方面的信息。投资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产品即将到期的时候交行通知我们说产品亏损了,我们才知道。也是那时候我们才想起来向银行索要投资报告。”
据了解,在正规阳光私募产品中,每周都公布净值,在私募排排网、好买基金网,以及各家私募基金官网上,都能看到具体的产品的净值变化,包括发行至今各历史时期的净值,以及各时间区间的回撤幅度等具体的指标。同时,都会有公开的联系方式,与资金管理人进行问询和沟通。另外,大部分的私募机构都会发布定期报告说明其策略以及对于过去一段时间交易进行总结以及对下一季度或更长一段周期做出展望。
“银监会称将敦促交行在60天给出书面答复。”北京投资者张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北京购买了交行“得利宝·至尊18号”的投资者已经自发组成了维权团,并已在5月30日把投诉材料交到了银监会。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