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周刊》3月9日当期封面:欧洲危机肆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20:46  新浪财经
《商业周刊》3月9日当期封面:欧洲危机肆虐
图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本期《商业周刊》揭出了欧洲当前严峻经济形势。欧盟各国虽远离危机发源地,但因经济结构上的差异,危机带来的冲击甚至远大于美国。欧洲以稳定换取安全发展的策略现在面临严峻考验。

  当前欧洲经济孕育的风险远大于人们想象,工商业比起美国同行的负债情况更严重。欧美两地虽相聚遥远,但也难挡这波欧洲并不存在的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可见今日欧洲命运是如何与美国与世界其他各地的事件紧密相连。

  欧洲人不久前还庆幸自己能够避开危机最严酷的结果。但欧洲大陆现遭受着自10年前创建欧元体系以来的首个衰退。欧洲企业破产率增加了11%。整个欧盟去年12月的失业率达到7.4%,超过上年的6.8%。据IMF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产出可能会下跌2%,高于美国的1.6%。难怪有人惊呼此前无人能想象到危机影响如此严重。

  有学者估计,欧盟一些成员国正朝着像1997-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的规模发展。欧洲企业也深陷次贷活动中,约占美国同行三分之一强的8010亿美元企业债今年到期。有包括瑞典Saab公司在内的一些欧洲企业表示已破产了。欧盟经济暴露出全面性的危机,从出口猛跌到消费苍白,再到房地产泡沫。对全球工商界而言,欧洲现时苦境令人十分担忧。欧盟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和亚洲出口的最终目的地。那些面临困境的大型跨国企业仍在欧洲当地裁员和关闭企业。

  欧洲经济不应发生当前一幕,它是建立在稳定而非速度之上。欧洲政策制定者们一度嘲笑不计后果的美国方式和银行家的贪婪。低速增长是欧洲人愿意为保护就业和慷慨社保网而付出的代价。德总理默克尔刚在1月30日的达沃斯论坛上称,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对自由市场和社会保护两者的最佳平衡。在一定角度上看,她的话没错。欧洲确是避开了类似雷曼兄弟这样规模企业的倒闭。除有英国银行深陷麻烦外,欧洲大陆银行基本上完好,无要求政府挽救现象。但这不能证明欧洲经济未陷入危机。

  时至今日,尚无一个政府能够制订出一套协调和严密的拯救计划。欧洲中央银行应对区内经济拥有广泛的权力,但其可供使用的政策工具远少于美联储。在创建欧元体系之前,各国还有让其货币下浮的权力,以有利于产品出口。但现在已无此选择。企业现必须削减工资来获得竞争能力。

  欧洲经济与美国的有很大不同。美国信用卡推动的快乐消费一直是增长动力源。但在欧洲许多地区,特别是德国和东欧国家,出口确是增长的火车头,造成该地区对来自其他地方的危机反映十分脆弱。德国产的三分之二汽车用于出口,宝马和大众公司的许多部件来自斯洛伐克,波兰和亚洲。而亚洲国家反过来又严重依赖西欧的消费者。

  欧洲那些最穷国家遭受的打击更加严重。它们的增长主要依靠企业和消费者从外资银行的大量借贷。结果是一些国家经常项下出现大量赤字。像保加利亚的赤字达到了GDP的20%。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这些国家银行在繁荣期放出大量低利率按揭贷款和欧元,瑞士法郎债,而在衰退时这些国家货币持续贬值,使得偿还这些贷款的成本猛涨。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东欧各国客户欠外国银行的债务规模约达这些国家GDP总和的三分之一。

  衰退开始危及到正常生活蔓延。希腊1月出现要求政府补贴的农户封锁边境关口,举行汽车大游行。拉脱维亚上月初有1万人举行大游行,要求政府尽快终止金融危机带来的痛苦,游行最终导致暴力。一些国家的社会中孕育着紧张与不和谐气氛。

  随着局势不断恶化,有学者表示,一些更弱的欧元区国家,可能是希腊或爱尔兰会选择推出欧元区,避免继续遭受低工资和高失业率的折磨。但几乎也没有主流经济学者会认为欧元区会垮掉。相反,一些像冰岛和丹麦的非欧元区成员国可能要求加入,以保护自己免遭各自货币剧烈下跌。

  危机迫使欧洲领导者们重新思考他们管理经济的方式。欧盟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证券和银行监管机构,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各国各自为政情形。欧盟委员会应能发行由所有成员国支持的债券,以帮助像西班牙出现因主权债评级大幅下调,导致借款成本猛增的各成员国银行系统的危机情形。

  欧洲大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竞争优势,应能更快地从危机中复苏。因数十年来一直在核能、太阳能、风能,以及能源节约上投资,所以欧洲对石油价格的波动不像美国那样易受冲击。偏保守型的银行贷款行为意味着除英国和爱尔兰外,欧洲银行能够比被摧毁的美国银行更快地恢复它们的放贷能力。

  欧洲命运将依赖于边界以外发生的事件。除非来自俄、美、中和中东地区对汽车和机床设备订单增加,否则德国和东欧经济不可能复苏。拥有庞大银行体系的英国和爱尔兰也必须等待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正如危机可能在任何地区开始一样,它也可能在欧洲恢复健康前在某地结束。(皖东)

  往期回顾:

  《商业周刊》3月2日当期封面:危机中的客服

  《商业周刊》2月23日当期封面:银行不救购房者

  《商业周刊》2月16日当期封面:危险就在前方

  商业周刊2月9日当期封面:汽车业发展新模式

  《商业周刊》1月26日当期封面:经济难题

  《商业周刊》1月19日当期封面:鏖战困境之术

  商业周刊1月12日当期封面:硅谷创新不振之谜

  《商业周刊》1月5日当期封面:灾后再生机会

  《商业周刊》12月22日封面:有理由感到恐慌吗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