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富有传奇色彩的硅谷似乎不再传奇,传统的创业投资精神在这块创业热土变得不再流行。《商业周刊》通过对硅谷精英进行的采访,揭示了一度为创新之都的地区为何近年不振的原因。
传统创业投资思维在当今硅谷不再流行。创业资本现对成长周期长,风险高的企业避退三舍。创投者对风险偏好改变的原因包括;创业企业上市困难、向机构投资者出售股权的回报不丰厚。创投者投资力度远比以往低。他们关注的目标是那些成本低,风险小的社交型网络创业企业。
以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为代表的一些早期硅谷精英认为这类投资不是创新,不能大幅提高工商界和国家劳动生产率,也无法带来全新技术突破。专门分析科技业的咨询公司认为,当今那些Web 2.0公司只是在利用前人创造的技术,不是新一代科技的突破。
硅谷出现的问题与美国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对电脑基础科学的兴趣下降有关。随后全美与之有关的筹融资活动也急剧减少。以往那些注重基础研究的大型科技类企业的重心也发生变化,它们更热衷于有短期效果的研究。对基础研发投入兴趣的下降,导致近年企业科研预算回落,申请专利数量下降。如惠普2006年获得的专利数量排名第五,2007年降至第十。但也有业界人士乐观指出,硅谷的创新呈周期性,目前是出现下一个大幅突破性创新前的平缓期。他们认为硅谷创新精神仍在一些新领域內存在。
格鲁夫这批早期精英和美国科技界对目前硅谷,甚至美国科技产业在未来生存能力越来越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可能对美国未来的劳动生产率、就业增长和国家竞争能力带来严重后果。令他们忧虑的是,当今一些基础科技进步和突破来自海外。2007年在美国申请专利的25家企业中仅7家美国企业。欧亚国家在移动通信上仍领先,日本在显示和纳米技术上执牛耳,中印两国分别在基础电脑科学和软件上呈强势猛追,而美国表现平庸。
但无论持负面或正面评价人士都一致认为,对硅谷发展总体的改革势在必行。他们呼吁政府出台新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在有突破性进展的科研上做长期投资,尤其是让那些大型科技型企业重新重视基础研究,让创投者能更多地承担风险,以及让企业家的雄心复苏。
该刊采访后得出结论是,数量有限的大小型企业仍在做着突破性的创新研究,但硅谷的长期方向仍需要各界认真关注。除非企业家和创投者重新注重那些需要耗费更长时间和更多金钱的创新项目,否则硅谷乃至整个科技界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可能会越来越弱。
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危机可能会令人们更大胆地寻找新的突破方向。这波冲击也促使联邦政府对科技前沿更加关注和采取行动。国会2007年通过的《美国竞争法(America Competes Act)》要求增加对大学研究的资助,改革数学和科学教育,并在税收上优惠企业研发。(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