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7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2018年1月25日-1月28日在北京举办,在26日举行的“2017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魏丽爱金融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前几年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刚刚兴起,全世界各国的监管部门都面临对于这样一些新生事物看不清楚的状况,随着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楚,严监管肯定会成为常态化。
他认为未来这个行业的从业主体需要对于监管所担心的风险问题进行对号入座,监管担心哪几方面的风险呢?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对整个体系的冲击会不会带来大范围的传染。另外一个是非系统性风险,是局部的,比如说平台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长尾风险。下一步最重要的还是本土的消费者保护风险。最后一类是跟国情特殊的风险,民间融资、非法集资都是基于本土特色所产生的,无非未来就要进行对号入座,看我这种业务创新是否在这三个层面产生冲击和影响。
杨涛表示,在一个严监管的常态下,从监管的角度来说你不是一个坏蛋,也不是一个庸人,也不会不靠谱,另外除了体现商业责任之外,还要体现社会责任。他指出,“我们一方面看到消费金融的蓝海,另一方面也要看待你所加的这些消费金融创新是不是被动的只是适应现有的消费,甚至是非理性消费,还是说主动地引导新消费,这就是商业责任之外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涛:谢谢黄教授的主持,刚才更多的是业内的朋友从实务的领域做了很多分享,我作为这个领域一直的研究者跟观察者,我想谈一下下一步在金融科技发展变革当中,我认为有哪些主要的趋势变化,因为时间关系,只是做一点简单的观点分享。
1、技术分化、标准化、挤出劣币。我们谈到金融业需要对一些技术做相对的梳理,比如说通常关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跟安全技术,这样一些技术在金融业的影响当中,肯定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适度的分化。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纳入了十九大报告,其他不同的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各自遭遇不同的挑战。在技术这样一系列的大杂烩当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它的标准化,与此同时其中也有很多劣币,无论是现在比较火爆的AI人工智能当中,还是近一段时间讨论比较多的区块链当中,同时也有一些打着技术的旗号,但本身真正的技术驱动力和创新能力非常地有限,甚至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未来的趋势基于金融所应用的技术本身会发生一些大的趋势性的重新变化。
2、金融科技的业务与够能成为分类抓手。因为过去谈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家认识的角度跟思路其实是截然不同的。长远来看,我们会逐渐跳出过去基于各类机构主体这种分立的不同角度,主体越来越向功能和业务转化,依据的是巴塞尔委员会做的分类方法,分为资本结算类、存贷款与资本筹集类、投资管理、市场设施类,前三类具有金融属性,最后一类不具有金融属性。
长远来看,不同机构主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机构共同做的类似的业务类型便成为无论是认识金融科技,还是加强金融监管的主要的抓手,这也是我所认为的未来的一个趋势。
3、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提升。我们现在谈到金融科技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的是一些类金融组织,纯粹的科技企业等等。但是从全球来看,主流的金融机构一旦“大象转身”,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地转变,之后在整个金融科技应用当中,它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近期,可以看到央行发的文件,《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当中,鼓励银行把人脸识别、二维码等等一些新技术嵌入到开户流程当中,现在基于手机APP、直销银行所推出的产品有一百多家了。银行毋庸置疑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而全球主要的银行业机构大家会发现,他们在雇佣人员的变化上,实际上很多,60%、70%以上都已经变成了IT人员,其次是风险跟合规人员,其他一些金融传统业务跟新金融产品业务相关的部门过去进年普遍都在裁员。另外与我们大国地位跟风险有关,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整个保险业应该说还有一个重大的发展蓝海在里面,二者相结合,保险科技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4、金融科技应用企业更受支持和鼓励。有一些是纯粹做后台技术的,按照整个监管与方向来看,特别是在主流方向之外,那些从事金融主体的来看,金融应用方案的提供者更受方案的鼓励,我估计在里面也会出现一批全新的独角兽,这批独角兽就是为主流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外包或者是支撑。
另外,与此同时还是绕不开BATJ互联网巨头,未来会面临向左走向右走,从监管和政策的角度来讲,是强调你能否保证一定的公共性和准公共性,要避免出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所以对巨头来说,肯定未来会面临重要的挑战,这是第四方面。
5、类金融需要明确定位,“老老实实”。我们刚才谈到了金融科技有不同的相关类型,其中有一些是利用新技术,这些领域无论是P2P、众筹,结合新技术,跟现金贷技术相结合,这些领域从长远来看需要安于小额补充的地位,如果要越位的话,必然会出事。一方面因为我们整个大的监管环境是这样一个导向。另外一方面,从全球来看,这样一些领域,它做的都是小而美的补充,这样一些类金融明确定位是重中之重。我们从全球来看,面对这样一些新金融的业态,都有一些共性的监管的特征,比如说穿透式监管,把它根据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的监管框架,监管会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募集公众资金、从事公共管理和债券拆分这样一些更复杂的金融行为。长远来看还会根据法律的授权,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一些小额的有限范围的风险可控的行为适度地简化监管程序。另外,针对互联网特点,更加重视信息披露跟投资者保护,这又是一类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跟趋势。
6、科技支持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将成为最重要的蓝海之一。我们谈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各种应用,风险管理本身就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够能,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五到十年,面临的技术与金融、与经济结构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我自己一个判断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或者是风险波动,未来有可能全球范围逐渐成为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风险,与之相应的我们把新技术利用到风险防范跟安全领域,肯定就是这个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时代最重要的一种创新和挑战。这里面可能有三个层面,从监管与合规层面,从行业、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从行业主体的分散与管理风险方面,其实都可以嵌入新技术所用的各种模式,结合新技术一个智能风控时代将逐渐来临,在这一领域会诞生越来越多新的主体、新的模式跟新的产品。
7、新兴产业链金融的创新会体现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经常谈金融服务实体,依托于新技术、新金融,能否更加天然、有效地实现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融合呢?应该说新型的产业链金融,以及相伴随的产融结合,产业金融的生态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着力点,过去谈经济结构优化,谈的是一二三四产业之间的优化。但是你从三四产业进行升级,不一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因为每一个产业内部还有低效的部分,在三四产业内部本身也存在大量优化的空间,当你在农业领域把新技术、黑科技跟新金融结合在一起,与产业链的优化结合在一起,天然地就形成十九大报告里面现代金融的理念。所以金融科技的创新如何扎根于产业,更多的不仅是产业之间,而且是产业内部打造新型的产业链金融服务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8、金融科技冲击更多地向基础设施进行下沉。新技术对于金融中前台业务的影响肯定是大家最关注的点,但是这样一些中前台业务,它可变性比较大,客户的忠实度比较低,核心的竞争力整体上还是有限的。如果说金融的基础设施,像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市场模式、建筑,这样一些东西某种意义上可以维持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客户对它是有路径依赖性的。比如说像支付清算的体系从全球来看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信息的基础设施、信用的基础设施,还有会计、律师、反洗钱、经济鉴证类中介,能否对这样一些基础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决定了未来金融科技的土壤。
9、移动场景时代的大势不可阻挡。有很多数据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国家无论从移动手机的用户、移动设备的用户,还是从全球来看移动端的用户目前来看都在发生着飞速的增长,而我们国家更是突出。这个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未来最终着眼于C端的所有的服务场景,其实它的生命力都在往移动端进行转。而过去无论是基于线下的固定场景,还是PC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某种程度上都会遭遇重大挑战,这个给未来所有金融科技领域参与者来说,都带来深远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未来的服务场景就是在消费者身边不离不弃,移动性的场景。
10、金融的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有些人说了,当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金融严监管的冬天,冬天过去还是春天,但是你要看到有一些措施、有一些思路无论从我们国家还是全球来看,这种相对严厉的监管它将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特征,为什么呢?就在前几年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兴起的早期,全世界各国的监管部门都面临对于这样一些新生事物看不清楚的状况,随着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楚,严监管肯定会成为常态化,特别是除了金融科技之外,整个我们金融监管的当前中央就是为了防止金融乱象,避免原有监管的形同虚设。
未来这个行业的从业主体需要对于监管所担心的风险问题进行对号入座,监管担心哪几方面的风险呢?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对整个体系的冲击会不会带来大范围的传染。另外一个是非系统性风险,是局部的,比如说我列的平台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长尾风险,下一步最重要的还是本土的消费者保护风险。前一段时间整顿ICO,整顿很多主体,他到海外去服务海外的消费者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是不敢的,你跑到海外去,针对的还是中国本土的消费者,那一旦出现问题那肯定还会给监管部门带来压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下一步整顿的重点还是先跑到海外去,你针对的投资者跟服务者还是国内本土的人士,肯定是有问题的。最后一类是跟国情特殊的风险,民间融资、非法集资都是基于本土特色所产生的,无非未来就要进行对号入座,看我这种业务创新是否在这三个层面产生冲击和影响。
归纳来看,在一个严监管的常态下,从监管的角度来说你不是一个坏蛋,也不是一个庸人,第三个他不会不靠谱,另外除了体现商业责任之外,还要体现社会责任,比如说大量的消费金融机构所看待的蓝海基础就是整体上居民部门就杠杆率来说,全球仍然算低的,你要考虑到监管部门有时候担心,短期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在全球来看都是一个系统性风险冲击的来源,当然它不必然导致系统性风险,你要理解监管担心的是什么?我们一方面看到消费金融的蓝海,另一方面你要看待你所加的这些消费金融创新是不是被动的只是适应现有的消费,甚至是非理性消费,还是说主动地引导新消费,这就是商业责任之外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另外,还有避开一些雷区,在业务跟布局方面都有大量的雷区。最后一个,从新金融创新的角度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金融自身是强求复杂的结构化的,但从监管角度来说,特别面临跟金融科技有关的新业务,是希望你简单透明,而不是复杂化的。如果说看不清楚,那肯定就会担心。
总而言之,以上有十个方面对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批评。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