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9日09:38 新浪财经
50人学术论坛总顾问、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50人学术论坛总顾问、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于8月19日举行。全国社保基金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谁的信用最有正向的逻辑,最能屏蔽负的逻辑,谁的货币才会强大,谁的金融市场才可以在全球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当中畅行发展。谁的信用如果是负面的,即使你走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必然崩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如果把华融看成是一个资产管理的场景的话,我们今天看华融事实上是抓住了两个主要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过去在银行信贷领域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的时候,如何处理不良资产成为一个问题,于是在银行场景之外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在国家信誉的逻辑之上从银行剥离出来,而且给资产管理公司一个处理不良的浮动的空间,你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收回来,只要收回来其中一定的百分比就算完成了这个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今天成功了,形成中国信用基础的不良处理逻辑。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这个道路本质上是国家在处理不良过程中的信用分布和信用回收的溢价在市场中的分布结构问题。

  第二个场景:在中国金融化快速发展的市场逻辑当中,走向全牌照。最初是资产管理机构,后来拥有了信托、银行;原来是银行,后来拥有了保险、证券、基金。这期间正好是中国金融力量发展最为爆发的时期,只要拥有了相应领域的牌照,你就可以在几万亿、几十万亿、上百万亿当中的市场风口上发展壮大。

  在新时期,银行呆坏账又产生了。曾经提出过一个逻辑,债转股。注意,债转股和上一轮将不良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是不一样的逻辑。所有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如果把那些不良信用以没有重新折价的方式转为股权的话,没有人愿意转。所以,所有的银行都拿出了银监会制定的《银行法》当中的一条来对抗:所有的银行不能做自己债权投资的信贷业务当中的股权投资。因为我不能做股权投资,你就不能转成股,转成股违反了《银行法》。一抗就是几年。债转股因此而受挫。那么,我们这次再给打折行不行?刚说要打折,所有的银行说,我要成立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我的债权。背后信用逻辑又发生了变化。

  基于上述这三个信用场景,下面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信用的维度、信用的层次和信用的空间。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信用的维度。今天我们在市场当中看一个自然人,看一个法人,都存在一个信用的视角。特别是看一个金融法人时,不管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无非是经营某种金融产品当中的信用的问题。银行吸纳存款再贷款出去,都跟信用有关。你的信用能够有多大用处?你在银行能不能通过信用卡自由地不付任何成本地使用?你的信用价值化是多少?如果你做了一件失信的事情,你的信用一定会缩小,如果你长期失信,那将寸步难行。如果你信用好,不仅在金融领域当中可以无成本使用,还可以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中使用,比如你投资的时候就可以更多地使用股权的杠杆、更多地融得资。如果你是一个共享单车的消费者,蚂蚁金服说如果你在我蚂蚁金服当中信用值积累达到了多少,就可以不交抵押金使用共享单车。

  随着社会经济越发展、产业维度越多,信用可以应用的场景就越多。你的信用就成了一个边界无限、多渠道、多维度、360度空间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东西。这是信用的第一逻辑。正信用,哪怕是微量信用,只要积累就可以加和、持续增长。这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财富积累。

  再看信用的第二个逻辑,如果不构建正的、有效的、可以资本化的、可以价值化的信用制度和信用逻辑的话,那么,社会会进到另一个维度和空间,非正即负、非好即坏,劣币逐良币。如果正面的、有效的、积极的信用没有社会保障,不迅速地价值化和资本化,不能加和、不能积累、不能传承的时候,那么不守信用、干坏事反倒成了利益成长最快的手段。这种负信用也传染,也爆发,也会存留。美国有个浑水公司,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只看你的数据就可以知道你哪一块作假了,轻而易举把它的财务报表就摧毁了。在股灾的时候也好,在保险资产清理整顿的时候也好,我们发现有些参与方和监管者要么沆瀣一气,要么虚假信息,要么设立陷阱,在负行为当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我们最崇拜的就是各种资产的价格都可以有波动,波动得越大越好,以至于我瞬间可以拿走负信用的收益,瞬间可以消匿。即使把负信用收益的100%罚走,实际上也是鼓励,因为机会成本只是反映了我那个时候不做而已。金融监管和金融制度不仅要让正信用有市场、充分发展,而且要让负信用成本最大化,大到超过他的收益、而且让他永远出局、永远没有自然人和法人的身份可以参与类似的负信用活动。如果不打击清理负信用行为,全社会的信用逻辑就走了非正即负、劣币逐良币,把我们最重要的信用财富全部破坏掉。

  监管做什么,如果从这三个维度上看,监管只用把所有的信用制度体系建立起来,包括监管者自身的制度行为。从而让微观的自然人、法人的一切正信用行为可以有无数的发展空间、无数的发展逻辑,而负信用行为不仅没有空间,而且一旦露头就彻底打倒。今天说行为监管,针对的一定是信用行为,而且行为当中畅行正的、消灭负的。只有把这样的逻辑贯穿到所有法制当中,才能让负的东西永远不被负的利用。

  如果再把视角移回到“一带一路”,放到中国的全球化、放到人民币的国际化,那就是中国的国币、自然人、法人的信用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自然人、法人进行信用较量的过程。谁的信用最有正向的逻辑,最能屏蔽负的逻辑,谁的货币才会强大,谁的金融市场才可以在全球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当中畅行发展。谁的信用如果是负面的,即使你走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必然崩塌。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信用的逻辑、信用的空间和信用的历史价值。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陈楚潺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