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去新加坡工作:国际化职场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06:44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总部经济”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广泛吸纳国际人才,也是新加坡人力资源的一大特色

  在新加坡的就业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国际人才,大约有76万外国员工

  新加坡,主岛面积682平方公里,大约为上海的十分之一。然而,就在这个小小的岛国上,有7000多家来自不同行业的跨国企业,其中逾60%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全球或区域总部,并有部分企业准备未来将其全球或区域总部迁移至新加坡。

  “总部经济”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广泛吸纳国际人才,也是新加坡人力资源的一大特色,由于新加坡原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现在欧美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的也不少。

  “在新加坡的就业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国际人才,大约有76万外国员工。”新加坡人力部下属单位,专为有意向赴新加坡就业的人才搭建人力信息平台,牵线搭桥的“联系新加坡”区域主任谢仲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10月13至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10月27至28日在上海正大广场,“新加坡——迷人之都,无限机遇”展览将举行,在这次展会上,人们还会发现,国土面积不大的新加坡,其实是一个国际化职场的大舞台。

  总部经济吸纳国际人才

  2006年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9%。繁荣的经济造就了新加坡充满活力的人才市场,去年,新加坡就创造了逾17万个就业机会,创下历年最高纪录。

  “我在新加坡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从事的是银行金融业,在新加坡,我接触到的都是瑞银、ING、美林、德意志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高层,这对我的事业提升帮助很大。”龙耀资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亨告诉记者。在经历过新加坡的几年职场生涯后,张亨不仅面对一些大场面都应付自如,而且基于其当时的资源积累,回国后他创业成立了龙耀资本。

  来自

福建的方闽目前在DHL任职,谈起自己在新加坡的求学和职场经历,“中西合璧”是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他说:“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念书的时候,同学有来自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而且我们的商业类专业课程中,居然还有学习中国的孔子和三十六计的内容的,还是英文版的,这在其他国家的学校应该很少见。”

  谢仲贤认为,新加坡特别适合亚洲人才就业,原本这里就有很多华人居民,这部分人都可以说中文,而且生活习惯等也都是很传统的中国式。“新加坡就是如此,在制度、语言等方面相当西化,但在很多传统文化方面又是相当的中国化,所以你在这里就业,既可以学习到西方的一些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也不必担心无法融入社会。”

  “我的同学就有去美国

留学的,但相对而言,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我个人觉得作为中国人,以后还是有很大可能要将事业的一部分放在中国的,另外,中国人在有些西方国家也很难就业,比如英国等国家就非常难,比较之下,新加坡的职场机会很大,且其拥有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和庞大的总部经济,也可以学到西方的理念。”张亨如是说。

  据谢仲贤透露,目前大多在新加坡就业的亚洲人才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由于中国的理工科学术水准相对较高,在工程业、通讯业、电子等产业中,引入了不少中国人才,而作为新加坡基础产业之一的工程业,其产值占制造业出口的25%。

  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

  “新加坡有一套规范的用人准则。”谢仲贤向记者介绍,到新加坡工作,需要申请就业准证,主要是分为P1、P2、Q1和S四大类,P1是必须要拥有新加坡承认的专业资格或专门技能证书,基本月薪必须超过7000新元;P2月薪必须介于3500新元和7000新元之间;Q1准证则需要拥有新加坡承认的大学文凭、专业资格或专门技能,底薪超过2500新元;S准证的获得者基本月薪必须在1800新元以上。而获得这些工作准证的人,大多可以为配偶和子女申请亲属准证。

  “我们之所以规定硬性薪水指标,为的就是保障国际外来劳动者的权益,防止出现企业剥削员工事件,而且我们国家的劳动法,是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的,外来人才也同样适用。”谢仲贤表示,政策中特别考虑了家属的准证问题,也是完善国际人才职场就业的家庭配套。正是因为涉及亲属的准证政策,吸引了相当一批考虑子女教育问题的中国人前往新加坡就业,因为其认为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环境有利于子女今后的国际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留住国际人才,新加坡近期还推出了“个人化就业准证”,海外员工在两个工作转换之间可以有6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谢仲贤说:“以前的做法是,海外员工的就业准证是雇主帮他们申请,一旦他们离开这个单位,他们的就业准证就取消了,就必须离开新加坡,如果在短期内没有找到一个新的雇主,就不能在新加坡逗留,其实这样的制度不利于我们留住人才。”

  新加坡另外两项新人力措施包括工作准证自我评估系统以及学位、学历和文凭受新加坡认可的高校名单,帮助初次申请到新加坡工作的海外人才进行自我预先准备。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新加坡也有一套新政策,叫做EPEC(就业准证资格证书)。谢仲贤说:“不管其在中国有没有工作经验,只要其愿意到新加坡找工作,并符合我们的条件,就发EPEC就业资格准证给他。他可以凭这个在新加坡逗留一年的时间,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探求一些职业机会,这也是给国际人才提供方便和便捷的政策。”

  谈及新加坡未来的产业和人力发展情况,谢仲贤表示,新加坡内部最近出台了一个“关键技能列表”,该表列出了未来几年内新加坡各个行业、各个产业最需要的人才。以行业来分的话,有生物医药、

化工、电子、金融、卫生保健、资讯科技、数码媒体等,另外一些是具有潜能的行业、高增长的行业。“我们会在未来几年内,将根据这个关键技能列表拟定一些政策,主要是如何从新加坡本土培养这些人才来填补这些技能的空缺,如果没有办法培养的话,我们就要积极从国际上招揽这些人才到新加坡。”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