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失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15:09  《数字商业时代》

  华生:“目前内需无法提振不是政策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失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长,燕京华侨大学校长,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

  中国过去30年成功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现代化第一次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飞猛进,超过过去几百年,上千年,为什么成功?

  答案不仅仅是我们采取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和大方向相结合的重大的制度创新。而这些制度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自己特点,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对此我总结了4个方面:

  第一,我们的对外开放使我们充分地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争得了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对话权。这和我们坚持以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权出发,同时又采取经济特区这样一些渐进式的创新制度有关联。

  第二,我们选择了渐进式的市场化道路,避免了很多转轨国家出现经济中断、停顿甚至倒退问题,同时我们采取的是有限的私有化。

  第三,是和二元结构相关联,农村联产承包制最初从温饱问题出发,实际上解放了农民,农民走向非农产业,搞乡镇企业,几亿农民进入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制度变迁。中国也获得了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这是我们30年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四,在中央集权下面的地方竞争,地方政府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地方有限公司,综合地使用资源,解决产权不足的替代问题。同时在劳动和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行政调控缺陷受到了抑制,由于替代了产权,所以地方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原因。

  正是上面4个特点使得中国取得了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但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不能被别人复制,也不能被我们自己复制到今后的30年中去。

  这次金融危机只不过是进一步提醒我们,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够再持续,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救急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走势。从改革上来说,我们的市场化改革已经遇到真正的利益障碍:能源价格改革、产权改革等等。应该说,在市场化和产权改革方面,我们的回旋余地都比较有限。

  从现在来看,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内需不足。即使度过危机,客观环境也不支持中国目前60%以上的外贸依存度继续上升。目前内需无法提振显然不是政策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失衡。

  最大的缺陷和失衡是什么?那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后端,但是城市化还在初期阶段,中国真正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是28.6%,严重偏离了世界一般水平,这是我们现在内需不足的基本原因。对此,我们必须进行重大的制度调整、制度创新。

  外界希望中国就此实现土地资本化,从而创造中国内需。但我认为,这并不现实,相反会造成重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真正的农民的宅基地价值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成为他们手中的资本,如果实行所谓的土地资本化,反而使得他们将失去最后一个生存保障。因为一旦在城市中失业,农民工就无家可归,社会因此将陷入不稳定。

  因此我认为,城乡统筹的龙头是,或者说应该是农民工及其家属城市化或者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而城乡统筹的关键,应该是降低城镇化成本,降低农民进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的门槛,这是核心。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