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项兵:慈善事业也要整合全球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3:37 《长江》杂志

  颜 格/文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各路慈善力量走上台前,开始成为官方赈灾体系的有力补充,在此之前,中国公民还从未经受如此的慈善洗礼。无论是前方志愿者还是后方捐赠者,在此次赈灾中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但是如何能够通过一个适当的体制,让这种力量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慈善文化?政商学界就此开展了广泛的讨论。

  早在此之前,长江商学院项兵院长就在积极酝酿设立一个慈善基金,并将现代的管理理念引入到慈善体系当中,改进现有的慈善项目运作方式。如今,在全民反思中国慈善体制的大背景之下,长江商学院的这种探索就愈发显得很有意义。

  项兵院长说,做慈善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希望今年就能够将这一梦想付诸实施,其核心理念一是整合全球资源,二是推动端对端的整合,推出整体解决方案。他相信,将现代的项目管理理念应用到慈善事业中,一定能够保证善款得到善用。

  事实上,作为李嘉诚先生捐资创建的一个项目,长江商学院本身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志在成为一家伟大的教育机构。在筹备长江慈善基金的同时,长江商学院还准备设立相关研究中心,研究企业与个人应该如何有效地捐钱,从理论到实践,相辅相成。

  问: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长江商学院正在酝酿成立的慈善基金?

  项兵:其实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做慈善的梦想,希望能够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改善慈善业的运作模式。我倡导的两个管理理念可以应用到慈善的管理和创新上:一是以全球应对全球,推动全球资源整合,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中国的资源整合;第二是端对端的整合,我们推出的一定是整体解决方案。比如希望小学,不仅仅是校舍等硬件——当然硬件要做好,包括老师等一系列软件也要做好。比如孩子要走三公里五公里来念书,那干脆我们就做一个寄宿学校,从硬件到软件,做一个就要做好,而不能仅仅追求统计数据。

  我希望吸引已经比较富有的人到我们的慈善机构来打工,不希望这些人到这里是来挣工资去养家糊口或去付按揭的,这不是我们想吸引的人员。当然,我们一定要透明度高,要专业,做成效率最高的慈善机构。

  我比较重视慈善,第一我认为现在慈善运作模式有不少改进和创新的空间,第二我觉得国外的商学院主要是研究企业如何挣钱,而很少研究如何捐钱。而捐钱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乃至于全球的企业家来说,未来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挣钱是一门学问,捐钱同样是一门学问,如何把你挣的钱善款得到善用,实现你的目标并且效率发挥到最大,我觉得这和如何挣钱一样值得去研究。我们学院要组织一个研究中心研究如何捐钱,这可能是开了一个先河,这和我们对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是放在一起的,作为后者的一个部分。同时我们要成立自己的基金,不仅有理论研究,也有自己的实践。实践使理论得到提高,理论再指导实践,二者可以互相促进。我们可以和红十字会等各类相关部门合作,但我们不希望仅仅把钱捐出去就完了,捐的不仅仅是钱,而是一整套创新的甚至是颠覆式的解决方案,并且至少考虑10年的计划,不只是两年三年的问题。希望我们长江在慈善业方面也能够有很成功的尝试与探索,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具体来说怎么整合全球资源呢?

  项兵:首先就是视野和思维的开阔,全世界有时间的、有钱的、有资源的或者有才华的人,都可以来解决中国慈善要解决的问题。意大利人可以来教意大利语,法国人可以来教法语,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就3个月的时间可以奉献,通过真正有效的项目管理,把全世界真正有爱心的人整合起来,能唱歌的唱歌,能跳舞的跳舞,有钱的出钱。现在义工在全球非常流行,做一年的义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来说,第一阅历上有帮助,第二也能丰富简历。

  比如我们的EMBA学员群体,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又不可能脱离他们的公司,公司两三年不管也不行,那么就可以四五个人组合成一个项目小组,比如一个人负责半年。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就可以用到项目管理上来。只有志愿工作的热情,没有管理经验和流程也不行。

  我希望我们长江(慈善基金)能够贯彻我说的端对端的整合。这次李连杰的壹基金用了我主张的这个模式去赈灾,他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从北京上海直接运往成都,自己组织卡车和其他运输工具与手段,把赈灾物资直接运送到终端捐赠对象。

  建立慈善基金也是给我们的学员一个做好事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很多同学已经很富有了,如果能帮助他们在西藏、青海建立10个希望小学,用半年的时间在那里提供志愿服务,发挥自己的才华,多年后回头再看的话,有可能发现这是他们人生最闪光的事件之一。

  问:项目的后续实施将会如何考察呢?

  项兵:评估应该有一套体系,我们的项目不能太短期,一定要整体解决方案、长期解决方案。像建希望小学,比如说你负责云南的一个项目,那么我们两年做一次评估考察,不能说做了两年以后1/3的学校变成猪圈了,这是不行的。这样的评估要连续做10年,不是建好了就走。但是我也不希望管的时间太长,我希望10年以后形成一种良性机制。我们不追求统计数据,而要把每一个项目做好。

  我希望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把全世界的资源整合起来,在业务模式上做一个创新,把我在管理上的理念创新用到慈善层面去。

  问:这里是不是还有一个与国家现有的慈善体制对接的问题?

  项兵:是有个对接的问题。我们可能在红十字会下设立一个专项基金,整个财务接受他们的监管,但是钱和物资可以定向给一个项目,专款专用,比如我给汶川某一个村,或者医院,或者小学,整个项目点对点的实施我们可以来负责,用一整套的流程来解决,把张村做好以后再做李村,像麦当劳一样,把流程复制过去。当然我们会和红十字会有协作,接受红十字会的监管和规章制度。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基金,很多企业的基金——有些企业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也没有专业的人员,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长江基金的效率很高的话,将来很多企业基金信任我们,捐赠的方向也吻合,我们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超级基金管理机构。

  说到效率问题,我们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IT技术可以让捐赠者自己来进行审计,直接跟终端客户对话。钱捐到哪里去了,机构本身要做审计,同时你作为捐赠者也可以上网自己审计。我们希望能做的是100块钱有99块钱可以用到终端客户,这是非常重要的效率指标,我们作为中间机构不希望有任何稀释与浪费。

  问:这种资金的利用效率怎么才能实现?

  项兵:第一是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第二我希望我们基金雇佣的人是比较富有的人。

  业务模式创新的管理会是一个挑战,全球的资源和项目的需求如何对接,这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相信我们有优势:我们有很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EMBA学员愿意做志愿者,他们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问:长江慈善基金规划中的具体投向会是哪些方面?

  项兵:主要是解决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医疗卫生机构的问题,还有就是关注弱势群体。

  问:长江商学院本身是李嘉诚基金会的一个项目,这使长江商学院跟其他的商学院在目标和运作方面有那些不同?

  项兵:我们是个非盈利机构,长江商学院是李先生捐资创建的一个项目。因为我们有李嘉诚的支持,所以不需要通过学费来挣钱,我们的目标不是挣钱,而是建立一个伟大的商业教育机构。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像李先生这样的捐助者。美国的顶级大学几乎都是私人捐出来的,校长的目标都不是挣钱,而是做一个伟大的教育机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和梦想。我不太赞同国内个别学校市场化运作,从主流来看学校不是赚钱的,校长不应该考虑如何挣钱,这是企业家考虑的事情。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些误区。

  问:这次“5-12”地震的赈灾捐赠中,长江商学院的学员表现很踊跃?

  项兵:我觉得非常自豪,长江的同学们真的是很有爱心的。截至5月30日,我们长江学员捐了3亿6000多万元,按照新浪网的统计数字,占了当时中国所有企业捐款的5%,到6月30日,捐款增加到了4.3亿元。我们从来没定一个额度,这都是学员自发的,他们有这个意愿和能力。

  我觉得捐赠不应该攀比,捐钱捐时间或其他资源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将来招义工一样,有些企业家没有时间做义工,但他把企业经营得很好,为中国产生一批优秀的中产阶层,我认为他同样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另一个方面,我觉得在重大事件上奉献爱心也是很重要的。

  问:国外有这么多大型的个人名义的基金会,国内却很少,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项兵:需要时间。第一,我们财富的积累才刚刚开始,巴菲特也是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才开始从事慈善方面的事业。当然比尔-盖茨是个例外,这一点他是比较令人尊敬的。当然,美国的遗产税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第二,这与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巴菲特从来就没有想过给他的孩子留多少资产,他把财富看成社会的,他也认为把这么多财富留给孩子不一定是好事。我们还是要超越家庭的观念,才有可能出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这个境界和视野是一定要的。

  问:现在企业捐钱上面是不是有些误区?

  项兵:我看过一些统计数据,好像慈善捐款占GDP的比例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希望将来捐给长江慈善基金的钱都能够善款得到善用。如果我们的透明度高、效率高,捐献者能看到自己的钱用到哪里了,自己感觉很高兴,就会动员自己的朋友去捐。不是捐一次,而是长期捐,成为一个长期的良性机制,这也是我们的梦想。

  这种良性的互动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仅靠激情和热情是不够的,而要靠执行力、打通整个链条的能力。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问:现在长江基金的筹备到什么阶段了?

  项兵:地震以前我们就开始筹备了,一年多以前就开始讲这个项目。希望今年能够把它做起来。

  问:您关于长江基金会的设想会怎样具体一步步实施?

  项兵:第一批项目可以由我们的学生亲自操刀,在操练中学习流程,学习管理。做了两三年之后声誉起来了,流程也完善了,审计结果100块钱有99块钱都到了终端客户了,我们就会向全世界开放,一定要以全球应对全球。

  具体项目上,我们会和地方政府对接,比如和青海省签20个希望小学,具体到哪个镇哪个村,扎根下去,做得好了再往其他地区复制。志愿人员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发布需求,捐钱的捐钱,出力的出力。比如北京朝阳区的某个退休老师要去青海做半年的志愿服务,那么我们来统筹安排——就像这样,我们把社会资源通过管理整合起来,和终端客户对接。

  全球资源的话也是要一步步来,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球了,但首先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红十字会、网站等多种渠道宣传,也可以跟世界顶级的基金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如果做得好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吸引盖茨、巴菲特的基金来共同做一些事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