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发货时间何时一目了然(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7:28 新浪财经

  这个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呢?

  在温州,学温州

  王甲佳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

  在温州,就得学习温州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式。我猜想,王大山肯定去过温州的饭摊吃饭。确实其中有许多名堂可以学习和借鉴。

  温州饭摊是怎么经营的

  去饭摊吃饭有好多次,观察到的一般运作模式是这样的:客人来之后,有专门的客户代表(正式职称是“点菜员”)落实餐位,陪同客人点菜,并帮助销售人员(一般同时也是厨师)介绍菜肴,记录需求,同时向销售人员发送订单,点菜完毕告知客人稍候。有时客人刚落座,发现桌上已经摆满了点的菜,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在规模较小的饭摊,一般在你正在吃的时候,就来结账,双方都是速战速决。规模较大的饭摊,对于就餐过程中的食物品种数量增补或者减少,有就餐现场服务人员帮助记录和处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处理速度比较慢。它鼓励你在最初点菜的时候就“一下子”给出一个确定的需求。

  饭摊能形成这样的机制,和它的一些特殊做法是分不开的:一是分工非常细致,衔接很自然;二是多任务并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从点菜到就餐的时间,甚至是结算的时间;三是销售、生产、客户服务一体化。尤其是在生产上做了一定的预制,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销售的风险。同时由于是现场看实物点菜,彻底避免了看样点菜或者看菜单点菜时可能存在的缺货现象。

  这样的结果将前台和后台统一,使销售、生产与采购轻松,良好的机制也就形成。

  春晖得到怎样的启发

  这个机制与春晖相比有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需要和销售分离,先销售后生产。饭摊通过一定节拍的现场加工和预先生产,保持了一个合适的成品库存周转量,加上它良好的客户需求一体化满足路径,整体效率就很高。

  工序环节中,主要是“预制”产品需求满足的路径,而不是“预制”产品,也就是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是需求满足过程)实际发生之前,首先经过“虚拟”的生产过程,以信息来模拟行进路线。

  比如,一个企业的产品单价比较低,数量比较大,每天有1000多个品种(规格)需要生产,同时要迅速分批发送到200多个客户那里。主要环节包括加工和运输,加工的工序相对比较简单,产品运输的过程也比较简单。

  但是由于品种规格复杂,客户要求也复杂,混在一个模式下处理就很复杂,经常会延误交货时间,这个时候公司就进一步强化了对部门职能的控制与管理,越是强化职能,越是形成衔接上的问题。

  春晖可以这样做

  春晖应该注意到,一个订单通过加工和运输两个主要环节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隐含的是两个不同的逻辑,一是以产品品种为归结的加工逻辑,二是以送货路线为归结的运输逻辑。就好像蚕在蛹和蝶两个生长阶段一样,虽然有密不可分的内在继承与联系,但是爬行和飞行的生存需求决定了不同的生存逻辑。

  事实上春晖人都应该很清楚这两个环节的区别,但是依然存在着产能利用不足和交货期延误并存的局面。就是因为没有进一步把这两个过程在逻辑上衔接起来,只是片面和被动地在执行过程中寻求统一,并企图通过不停地修订流程来实现和谐。这是当前经营情况混乱的根本原因。

  必须首先“预制”出一定的机制来满足两个逻辑的统一。首先将不同的品种加工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机器和时段,也就是把加工能力结构化为设备资源和时间资源。这个资源的人为区隔来自于对品种加工的历史数据分析,初步划定一个弹性区间。所有订单首先归结到产品品种,然后分配给被区隔的加工能力来满足需求。

  在实际的每日作业中,区隔的绝对时间和设备资源是可以有条件调度的,应该说这是做出一个“蛹”的生存机制,同时也建立了一个“蝶”的机制。根据历史数据,对所有车辆的运输能力和线路繁忙的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设计出各线路的运力负荷以及线路频次基本模型,并形成运输资源的时空区间。

  加工和运输的节拍根据两方面资源的负荷进行逻辑平衡,寻求接近同一振幅的和谐频率。当然在春晖的加工环节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也许有多种逻辑在起作用,必须仔细地考虑,如何将逻辑区分出来,用上面的方法来统一,以获得一种和谐。

  这样任何一个订单在确认前,都首先在已经充分结构化的加工能力和运输能力中落脚,只有在两个能力中能同时落脚的订单,才是系统能完全接受的订单,是100%可以向客户做出承诺的订单。

  目前可能存在的障碍是,如何顺畅地把这样的变革信息传递给客户,并得到有效的配合,同时也要评估客户特殊需求在这里的冗余满足程度。

  这一机制同时要为基层人员的调度留下足够的决策空间,大概会在每个时段保留10%左右的余量供处理和调节特殊需求。

  做到以上程度是否就确定形成类似温州饭摊的机制?这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演进。

  不管怎么样,在对待客户需求满足过程的顺畅方面,温州饭摊的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把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和操作活动进行最小化的分解,然后分析出背后的业务逻辑,逻辑的主题可以多个并存,最后在寻求逻辑之间的平衡中,以时间节拍为调节阀,形成一个和谐的机制,往往就可以满足比较复杂的业务需求。

  实际工作中,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看到业务逻辑的简单特性,同时要注意到转型企业、高速成长企业的逻辑演化。

  对于春晖来说,这个已经不是单一的

信息化问题,而是一个重大转型问题,需要公司高层深度参与,确定好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否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

  把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和操作活动进行最小化的分解,然后分析出背后的业务逻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