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兼并与收购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21:12 《长江》杂志

  第二, 合资。在中国,合资非常普遍,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很少合资,因为各种因素过于复杂,难以控制合资企业。但TCL最初使用了这一方法,先与阿尔卡特和汤姆逊合资,然后进行收购。当然合资只是过渡手段,最终是为了收购。

  第三, 建立海外工厂。这一方式难度大,成本高,很少有企业像海尔一样建立海外工厂,更别说是在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在印尼、越南等地设厂,但几乎没有在欧洲和美国设厂的。

  第四, 并购。并购的缺点在于第一,缺少并购对象,第二,并购成本高,第三,不确定因素,第四,整合或融合困难。整合在大型并购中是十分困难的。如TCL成功收购德国施耐德,这给了TCL信心,但接下来的两个大并购案成为了TCL的“滑铁卢”,令其损失巨大。明基的李焜耀曾不看好TCL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但一年后明基也走上了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同一条路,最后也遭惨败。明基甚至让欧洲子公司破产,但是欧洲的工会打算起诉他们违约。TCL也做了同样的事,表示要关闭在欧洲的业务,只保留OEM业务,在波兰的工厂保留,而做渠道的全部解散。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类型

  在海外市场并购的中国企业,战略上可以分为4种类型:

  本土防御型:获得国外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其他竞争要素,强化其在国内市场已有的优势地位。 比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该厂收购一个德国家族企业的目的是要获得制造精密仪器的能力。但令其震惊的是德国厂的设备还不如中国的,德国工人使用较差的设备生产出更精密的设备。因此是人而不是工具造成了差异。在美国,曾一个大的工业照明企业收购了一个小对手,因为后者可以将粉尘控制在低水平上,因而能造出更好的产品,但大企业收购后解雇了该厂工人,派自己工人进驻,结果粉尘水平又回到了平均值。再一次证明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几年前,青岛啤酒两个分厂出的啤酒可能连颜色都不一样,但与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啤酒集团)合作后对生产的流程进行了规范,他们制订了一个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每一步,此前只是靠师傅带徒弟,口授机宜。这就是与跨国企业合作能学到的。而北京第一机床厂,为了获得德方技术人员的信任和合作,保证对方的就业,还与德方签订了暂不转让技术的协议,使对方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国际防御战略:进一步巩固企业的个别产品在国际市场已经获得竞争优势。 这样的企业已经是世界性的企业,但要增强其在全球的人力资源等,比如TCL收购汤姆逊是为了获得全球化的能力(如品牌、研发、渠道),实现资源重叠,成为电视业的第一名。但他们后来意识到这种战略的困难,因为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很快发生了改变。两家电视机企业生产技术的很相似,是传统的CRT电视,就是阴极显像管电视,而双方在平板电视上都比较弱,这就是收购失败的原因,被迫同时进行并购的整合与技术的转型,两者的任何一个都极具挑战性,更不用说一起来做了。

  本土扩张战略:通过获取所需技术、资源和其他竞争要素,实现在国内市场扩张的目的,以逐步取得领先地位,中石油等资源型企业属于这种类型。

  国际扩张战略:拓展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并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有名的企业是联想,总部设到纽约,大部分收入也来自海外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