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2015年05月25日 15:51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除了业务领域互补,万达[微博]和万科想要通过合作使自己变得更“轻”。

  文|CBN记者 沈从乐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那两虎合作呢?

  5月14日,万达与万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公告的内容,未来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由万达投资项目中的商业部分,万科开发项目中的住宅部分。两家公司将会成立平台公司运营合作项目,并且合作不是排他的。

  王健林的野心远远不止于两家公司业务之间的互补性合作,他试图给外界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双方合作仅仅是拿一个综合体,我干广场这一块,万科干住宅,还比较粗浅,”王健林说,“我们的合作可能会逐渐摸索出一个全球房地产业中崭新的模式。”

  王健林和郁亮都未解释这个“崭新的模式”的详情。而通过他们之前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可以判断,金融和轻资产方向将是这次联手的最终指向。

  万达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到2020年要确保万达广场开业数超过400个,这意味着未来的5年内每年平均开业80个;而万科的目标则是10年后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总体市场占有率超过6%。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它们必须舍弃重资产的传统房地产商模式,采用新的财务模型,才能加快下沉和拓展的速度。

  王健林在今年1月表示,未来新建的万达广场将由金融机构投资和持有,万达将转变成品牌提供方和管理运营方——这类似于高星级酒店品牌挂牌物业的模式。他计划在2015年签订63个轻资产万达广场的投资合同,并在2020年实现轻资产项目的比重超过50%。

  同时,万达也在寻找更多的金融解决方案。在万达去年12月收购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快钱上,将会推出以万达商业地产各类收益权为标的的理财产品。

  万科则从更早就开始让自己变“轻”。去年8月,万科宣布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合作,成立资产平台公司收购手头的9个商业项目,并在未来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退出。4个月后,它又将旗下的北京金隅万科广场交割给投资机构麦格理持有。

  即使是在长期受国内政策限制无法真正实施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领域,万科和万达也都有了各自的进展。这种将房地产产品证券化成为信托基金的金融产品,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来持有商业地产项目,使过去重资产持有项目的地产公司有了退出的机会。

  4月22日,万科与鹏华基金公司联合推出的“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已被证监会[微博]受理,可能成为中国首只公募REITs。另有消息称,万达正在上海自贸区商谈万达准REITs权证交易平台细节,预备将经营商业地产的业务证券化,向公众募资。

  然而,两家巨头联手能否获益最终取决于更为实际的操作——利益才是大家的关注点。2007年7月,万科宣布与凯德商用签署战略合作大纲,但最终,由于竞争关系超过了双赢的利益,合作变成了埋怨。

  根据当时的合作协议,万科选择一些合适的项目,将商业部分的开发资金、设计、招商、经营等环节交由凯德商用负责,万科则负责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同时凯德还会购买一些万科的商业项目。

  这和此次的合作模式颇为类似。按照凯德置地中国前总裁、凯德集团现总裁兼CEO林明彦对外界的说法,在逐个项目合作谈判的过程中,万科愿意拿出来与凯德商用合作的项目,都不容易赚钱。

  比起万科和凯德,万达和万科两家更为势均力敌。而能否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创造出“1+1>2”的效果则会决定这次合作的成败。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开国中将之子:红二代说法是文革思维翻版
  • 体育詹皇3双骑士3-0老鹰 詹皇:可争总冠军
  • 娱乐袁弘晒牵手照 自嘲公开恋情掌声稀稀拉拉
  • 财经温州炒房团复活:弱市炒房如同钢丝上跳舞
  • 科技携程对垒去哪儿:砸钱拓宽护城河
  • 博客湖南卫视:对吴镇宇之子受伤的声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三学生吐槽高考安检:文胸须换成背心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洪榕:A股超级大牛市的真实逻辑
  • 金岩石:你为何应该投资股票?
  • 说钱:许家印正开启中国楼市最大赌局
  • 叶檀:香港内地股市具有“围城”效应
  • 郎咸平:沪港通“害了”大陆散户?
  • 董登新:红五月最后一周 是赌还是搏
  • 沙黾农:便宜股将像廉价房子一样消失
  • 易宪容:人民币纳入SDR的可能障碍
  • 姚树洁:创业板也许就是“跳楼板”
  • 尹中立:神创板飙升超出监管者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