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菲奥莉娜开始,惠普[微博]就一次次被“外人”随意修剪。
文| 王辰越
移动互联网的潮流无法阻挡。比起正襟危坐在电脑桌前盯着电脑,人们更愿意在手机或者PAD上来回点,传统PC市场的转型历程就这样被迫开始了。
3月9日,惠普宣布将以约27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无线网络设备生产厂商Aruba Networks,以扩大惠普在移动设备市场中的地位。
和IBM[微博]一样,惠普同样是曾经的PC巨头。但是相比而言,惠普的转型折腾拖沓,有评论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频繁更换CEO。1999年至今,惠普一共更换了四任CEO:卡莉·菲奥莉娜,任期6年;马克·赫德,任期5年;李艾科,任期不到一年;目前在任的CEO是梅根·惠特曼,掌舵三年。
更换CEO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颇高。除高额的分手费之外,每个CEO的经营风格和策略都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而对于一个体量庞大如惠普的科技巨头公司,实现任何一个策略都需要更多的时间。
惠普就这样一次次充当了历任CEO的“小白鼠”,跌跌撞撞走上了转型之路。菲奥莉娜上任后,先执行了董事会分拆仪器部门为安捷伦公司的决定。仪器部门被拆出之后,惠普便从科技公司沦为了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紧接着,菲奥莉娜又收购了当时PC排名第二的康柏,在这个增速放缓的行业里,惠普就此背上了更重的负担。
2005年,马克·赫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救火,把惠普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他裁并实验室、大举裁员,并扩大了IT服务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公司里得罪了不少人,并最终因为性骚扰的指控下台(后来证明是有人陷害)。
继任者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李艾科,在任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艾科先后干了三件事:把个人PC和打印机业务聚焦于企业客户;将分拆PC部门提上日程;收购了英国数据公司Autonomy。李艾科希望通过这三件事,让惠普在短期内完成IBM用十年时间才完成的转型。事实上这三件事却让惠普的股价短期内暴跌40%。于是,李艾科被火速开除。
至此,惠普的转型阵脚大乱,梅根·惠特曼上台也没能挽回惠普的颓势,2014年10月,惠普终于被分拆成两家公司。
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惠普目前仍占据出货量第一的交椅,但联想已经在身后虎视眈眈。软件服务业方面,IBM、甲骨文[微博]、SAP诸强割据,惠普面对的竞争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智能操作系统方面,惠普高价买来的Webos系统,一直处于半雪藏的状态。
从那个地球上产品线最长、业务布局最广、解决方案最全的IT巨头,到如今沦落到连续分拆的境地,惠普错就错在不应把转型这件如此重大的事情一次次交给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从菲奥莉娜开始,惠普就一次次被“外人”随意修剪,策略上一再始乱终弃,终于造成了如今的窘境。
惠普做些什么才能挽救颓势?这个问题很难回答。27亿美元的收购,能否带来一个全新的惠普?同样不得而知。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