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作坊版的苹果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6:42 《管理学家》

  1976,作坊版的苹果公司

  1976年的愚人节,像个作坊一样的苹果公司宣告成立,乔布斯成立公司的原因是,只有把业余爱好放进公司里,才会正规,参与者才会重视。至于为什么叫苹果,乔布斯有两个理由:①他在印度的时候,往往靠吃苹果度日,苹果代表生命力;②将来公司在电话黄页里面会比较靠前(A在字母顺序中最靠前)。

  当苹果I号样机出来后,马上需要量产,所谓的量产,也就是10台起步。资金成了大问题,乔布斯把15岁时父亲给他买的菲亚特跑车卖了,收获不到1000美元,沃兹把自己心爱的惠普65电脑卖了再加上借来的钱,凑够1300美元。乔布斯发挥他的伶牙俐齿,到处购买便宜的材料并争取赊账进货,而且拉来妹妹担任装配工人。可是,苹果I在他们参加的俱乐部里面得到其他电脑迷的很低评价。乔布斯和沃兹受到了打击。

  命运开始垂青执著者。在全国拥有74家电子器件零售店的Byte公司老板泰瑞尔相中了苹果I,并决定以500美元一台的价格订购50台。到1976年年底,50台果然全部卖掉了,苹果公司当年实现了25000美元的收入,其中半数为利润。

  这年秋季,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苹果II也基本开发出来了。开着豪华汽车的投资家也来了。这个慧眼独具的人叫迈克·马库拉(A. C. Mike Markkula,Jr.)。

  马库拉的管理课

  马库拉是苹果公司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幕后主宰。没有他,苹果公司还只能算一个作坊!遇到乔布斯和沃兹以前,马库拉已经是硅谷一个知名的百万富翁了,他在南加州大学取得电气工程的硕士学位,在美国休斯公司担任技术职务,以后依次担任过仙童

半导体公司集成电路部的营销总监和英特尔公司的营销副总裁。马库拉发现,尽管两个年轻人对技术十分在行,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司,不知道怎样开启更大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缺钱。

  这些,马库拉都有!他首先为两个人上了为期15天的管理课。都讲了什么,笔者现在无处求证。大概不是什么学院派的讲法,毕竟马库拉没有专门学习过管理,但是,他由技术人才成长为硅谷最知名企业的营销副总裁,实践经验应该相当丰富!21岁的乔布斯听得很入神,那个26岁的木讷的计算机天才沃兹大概压根儿没有听进去。

  事实是,在15天的管理课结束后,他们三个人完成了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由马库拉承担融资的工作,他不仅自己投入92000美元,还筹集到69万美元,外加由他担保从美洲银行得到的25万美元贷款,100万美元的资本,足以支持苹果的腾飞了!

  1977,个人电脑史的苹果元年

  马库拉以平等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苹果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乔布斯担任董事长,沃兹任研发副总裁。由马库拉推荐的迈克尔·斯科特出任苹果公司首任CEO。

  1977年4月,苹果II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上大获成功。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美元,此型号连续五年畅销不衰。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在纽约上市,融资1.01亿美元,创造了美国当时IPO的最高纪录。

  1983年,苹果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8亿美元,继上一年,第二次进入《财富》美国企业500强,位列第291名。28岁的乔布斯由于拥有财富2.84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富有40人中最年轻的一个。那些在七年前押宝苹果的风投人士更是笑开了花,他们的原始股票,升值243倍!

  辉煌背后的阴影

  苹果的成功,使美国西海岸加州旧金山和圣何塞之间那块300平方英里的狭长谷地,“硅谷”,再次成为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的热土。一大批个人电脑的制造商开始起步。1981年,这股风气达到顶峰,计算机行业的蓝色巨人IBM就像一只睡醒的雄狮,宣布进入个人电脑领域,立志分享由苹果垄断的市场。

  乔布斯马上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商讨对策。乔布斯认为,苹果公司上上下下早已经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技术人员失去了创业初期的研发热情,长达五年时间,居然没有出现任何有价值的创新!还是苹果II在打天下。消费者们也陆续发现苹果II的各种问题。带领团队的斯科特并未在意,他安慰乔布斯不用慌张,已经在组建团队准备推出更好的苹果III。

  1981年6月,公司采用在《商业周刊》等知名杂志上刊登巨幅广告的方式,高调宣布,比苹果II好100倍的苹果III即将在半年内推出。此举用意有二。第一,振奋员工精神。第二,威胁新进入这一市场的竞争者。然而,到年底,苹果的技术团队迟迟没有交卷。新闻界和苹果爱好者们已经频频来电询问进展了。这时,公司面临两种选择。第一,不顾时间限制,按照当初的技术承诺,继续硬着头皮研发下去,直到完美交差。第二,尽快出笼,削减技术指标。斯科特选择了后者。就算这样,苹果III还是拖到1982年5月才面市。技术指标远远低于当初的承诺。身负技术缺陷和不守信两种罪名的苹果III,遭到市场的无情唾弃,当然,这时候,只有CEO斯科特来顶罪了。6月,董事会宣布解除斯科特的CEO职务,马库拉担任新CEO,全面改组公司,并辞退了40名员工。由乔布斯代表苹果公司向公众诚恳道歉:

  苹果III事件给苹果公司的声誉带来巨大影响,同时新闻炒作加重了此事件的程度。苹果公司从中汲取了教训,改组后的公司将以全新形象立于公众面前。苹果永远是第一流的!

  卖糖水的也来卖电脑了

  1983年,面对IBM咄咄逼人的攻势,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缩水,乔布斯认为公司缺乏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深谙管理和营销的领导者。他力排众议,相中了时任百事公司CEO且根本不懂计算机的斯高利,乔布斯对斯高利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后者的命运,“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早年,斯高利在布朗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又从沃顿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1967年加入百事,从罐装车间实习开始,凭借工作业绩,30岁就担任了营销副总裁,38岁出任百事CEO。是年44岁的斯高利,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营销大师,因为他成功发起入户品尝、市场调查和广告战,百事可乐已经击败了竞争对手可口可乐,赢得了美国软饮料市场的最大份额。也许正处在胜利者的孤独中,这位商业奇才被乔布斯的话打动了,毅然放弃了比苹果大得多的百事公司的职位,加入到更有挑战的个人计算机行业中。

  斯高利是执掌苹果公司的第一位科班出身的管理专家,苹果公司由此进入了扩张规模的10年,年销售收入由1983年的10亿美元提高到1993年的80亿美元。但是,我们要清楚,这10年恰恰是整个个人计算机市场巨量成长的10年,由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的问题(斯高利意识到了,可是无法推行,详见“苹果文化”一节的具体分析),苹果正在逐步失去市场,市场份额由20%变成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