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毕业后第一份工作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 11:50  《职场》杂志
2009年12月期杂志封面图片。
2009年12月期杂志封面图片。

  机会在哪里?

  ——机会缩减期,年轻一代是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的

  日本著名管理顾问山本真司在三年前完成一本书,书名是《写给生存不安的年轻人》。说这个标题正贴合眼下中国即将找工作和职涯初起阶段的年轻人,不为过。

  他们一面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期,受竞争和功利思想影响,曾经雄心壮志,渴望打拼更美好的生活;一面第一次遭受了经济周期的挫折,恍然间发现机会减少,昔日打造辉煌故事必须具备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再。社会的成熟对新一代财富制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社会的不成熟也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个人危机——物价上涨,面临买不起房子甚至养不起自己的窘境,事业发展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超出想象,甚至看不到事业发展达到自己预期的可能,需要全盘认识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阶层。

  他们在经受个人成长考验的同时,不得不接受外在时局的考验,2009 年,“50 佳第一工作评选”就在这样“对未来不安”的气氛里揭开了它的评选。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为 Young Professionals 设计的奖项,我们始终坚持评选张弛有度、欢乐的工作场所,在个人和企业小与大之间建立对话,在新生与成熟之间寻求突破,在索取和付出之间制造动力。今年,我们更希望藉由我们的努力,制造更多企业和个人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在对话甚至对立中,一起寻找到新的机会和未来。

  PART1

  寻找毕业后第一份工作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PART2

  YoungProfessionals现状调查

  什么样的公司能让我们满意?

  PART3

  “50佳”评审团热议

  哪里的未来有发展?

  PART4

  投出你一票

  一家“50佳”是如何生成的?

  开篇

  寻找毕业后第一份工作,

  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在20项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公司的标准中,最多选择5项,你会选哪几个?这是我们“50佳第一工作评选”中,向参与网络投票的大众问的第一个问题。下面是来自官方投票平台“智联招聘”和参考之一“开心网”的答案,红色数字是智联招聘票选平台的排名,黑色数字是开心网票选平台上的排名,前者年龄结构略轻于后者。也许你可以看到奥妙。

  选项看来很多,但按照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张景岫的说法,可以简单概括成一个坐标,横轴是安全性,纵轴是发展性。安全和稳定,是所有人在择业时候的两个考虑方向。而安全性和稳定性发散开来,是由以下元素支撑的。

  要生活方面有安全性,就在乎“薪酬多”、“福利好”、“公司环境舒服”“同事合作愉快”;职位方面的安全性,则主要看“公司的规模”,“发展势头”“所处行业特征”等等,这决定了企业有没有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的危险,以及员工个人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内外竞争的态势等等。

  而大家都最看重的“未来有发展”,实际还包括企业内部的“未来”以及离开企业之后可能发展的“未来”。不过根据 IBM、优兴咨询(Universum)、Egon Zehnder 联合发布的《Gen-Y 给HR 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白皮书(下称《Gen-Y》)中的调查,94%的被访者倾向于首先在公司内部寻求多元化的工作经历,比如晋升(37.8%)、在不同部门中调整工作(30.3%)、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增加工作职责(18.0%)、在同一个部门中调整工作(8.3%),而只有 5.6% 的人选择跳槽,这也是“工作平台大”排名靠前的原因。

  实际上,一家企业内部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企业的文化、晋升机制、内部的培训机制,落实到个人所得上,就是他在企业内部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提升,同时还有薪水和职位的提升。而在企业外部有没有发展,一部分取决于你在这家企业学到的知识、经验,养成的态度,还取决于你在公司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你第一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或者说是影响力。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家对“第一工作场所”的选择在“发展第一”的总指导原则下,更多往“稳定”“安全”的方向趋近,也体现了在经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后,人们对缩减的机会入口带来的发展真空感到的焦虑。在今年的调查中,“一起工作的人是不是我喜欢的”“老板是不是我喜欢的”“公司是不是我喜欢的”成为备受冷落的选项,大家普遍既对未来抱有更高的期望,同时开始为未来担忧。

  在现实中,“发展”和“安全”两种指标往往是冲突的。张景岫更建议 YoungProfessionals 多 考 虑“ 发展”,少考虑“安全”,其他评委也对此表示赞同,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一定是倾向于“趋利”,而非“避害”,此外,我们几乎所有的专家评审团成员都提到了Young Professionals 除了关注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不要忽略自己性格、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适配性,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冲突,虽然刚开始不明显,但很快,当你每天工作时间突破两位数时,就会变成内心挣扎的来源。(《Gen-Y》)调查显示,55% 的被调查者将获得经济基础和追求快乐生活作为其工作的终极目标,36% 的被调查者将实现个人价值、证明个人能力作为终极工作目标。

  有“能见度”公司,还要有“能见度”个人

  文/杨澍

  无论多么不准,人们就是爱看“天气预报”,人们总是希望了解未来,同时抬头遥望高高的天际时,希望视线有足够的“能见度”。

  能见度低的生活什么样?电影《The  Weatherman》(《天气预报员》)是一个直观的展现。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天气播报员,每年有24万美元的收入,可是内心觉得自己的工作豪无意义。天气预报这类事,不是风就是雨,不可预测。他和妻子离婚、父亲生病、和孩子之间完全不和谐,越想控制局面,一切越加复杂。不知当一个HR总监在饮水机接完水,转过来在员工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似笑非笑、莫名其妙,会不会想这位员工可能遇到了什么“天气”?

  能见度,既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晋升通道是否通畅,也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眼光。有时候,不可否认,企业就是员工的GOD,那些可以让员工做的选择、可以为他创造的发展,就是在为一张张“凯奇脸”拨云见日。物质回报和成就感的天平总是左摇右摆,当成就感不足的时候,更多的人要追求足以平抑内心落差的物质回报。长此以往,有一天也会像觉得对不起薪水的天气预报员一样,开始倦怠。虽说景气不好,工资增幅从5%~10%降到0.4%,物质回报也变得微薄的时候,难道能说“你还能上哪儿”吗?优秀的企业显然不会。

  能见度对于个人,有时候,你能看多远在于你想看多远。在木桶里洗澡的希腊哲人对前来拜访的国王说:别挡住我的阳光。英国思想家柏林97岁过世,他的一生都把那些珠玉在前的伟大思想家作为自己攻击的目标,他被称为本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用嘴巴思考”的思想家,他的努力往往一次次证明对手的伟大。然而,柏林数十年来永远是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为什么?柏林说,他的愉快来自浅薄,“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柏林的能见度超脱了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水平。表层,或许在海洋中意味着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和阳光,但是作为陆地上的我们,表层意味着浮土,风来了变成沙尘暴,轰炸来了变成炮灰。显然,这种选择的勇气并不是一般人具有的。但是,柏林的例子至少说明,能见度就像一扇百叶窗,透进来多少的阳光,你自己清楚。

  回到这次伟大的评选,因为能见度,我们的出发点开始变得出乎意料的温暖。企业为想看得更远的员工撑伞,员工用生活的态度调试自己的百叶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