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30万拾荒大军调查报告:北京拾荒一年捡走3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6:50 北京晨报

  人数庞大 利弊共存 亟待规范管理

  30万拾荒大军调查报告

  在北京,拾废品者随处可见,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拾荒大军。北京社科院的研究员们日前专门就北京的拾荒者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拾荒大军调查报告》,发现目前北京有
30万拾荒者,他们一年能从北京捡走30亿。

  生存状况

  混在北京就图好干

  人没文化,技术活不会干,就捡垃圾省心,平均每年也能拿家来七八千块钱,再有两三年就可以盖房了

  ●构成:拾荒者大都生活贫困

  研究员们几个月来走访了上百个拾荒者,发现贫穷是前往北京拾荒的主要原因。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金汕说,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工业相对滞后,人口又是全国第一大省。地少人多,大部分地区人均土地只有一亩二分左右,因此大量人出来拾荒。

  驻马店的李福强在介绍他的捡拾经历时说:“靠土里刨食,吃饱肚子问题解决了,可是老人有病、孩子上学怎么办?将来孩子结婚盖房子怎么办?”“北京好混多了,这几年平均每年也能拿家来七八千块钱,再有两三年就可以盖房了。”来自驻马店的庞中勤说,“我们农村地方穷,人没文化,技术活不会干,就捡垃圾省心。”

  ●行规:破烂王等人送上门

  同是拾荒者,也分档次和等级。金汕研究员说,拾荒者中有人给自己这样分类:“刨不如捡,捡不如运,运不如换,换不如收。”“坐在家里等人送”的算是最高档次,他们通过多年努力加上头脑灵活,已有相当实力,纷纷自办废品收购站,成为这个群体中的“破烂王”。而层次最低的是捡破烂的,走街串巷捡垃圾,一般平均收入约在五六百元到千元左右。如果关系户多,能走进大单位不仅收购报纸、旧家具,还能打出招牌:“回收并出售旧家电;回收各种电料废钢材……”这样的人一个月能收入两三千。

  ●竞争:保洁员“近水楼台”

  除了四处捡拾的拾荒者,研究人员发现,在庞大的拾荒队伍中,最近增加了不少住在小区内的保洁卫生员。金汕说,这些卫生员全是外地人,而且很少有未婚的年轻人。他们拖家带口,发现在北京拾荒也能增加收入,弄好了可以使工资翻番,所以他们都用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策略。他们和小区保安沟通,不允许外人染指。有的保安甚至以安全为由,不允许收购废品者进来,卖报纸等物品都要由他们经手。所以现在很多拾荒者抱怨,捡拾废品的难度越来越大。

  ●收入:拾荒者收入减少一半

  由于进北京拾荒的人越来越多,废品资源毕竟有限,调查发现,在北京拾荒这个行业也是僧多粥少,不少拾荒者在抱怨收入越来越少。一名在北京拾荒已5年的安徽

芜湖人张翠寿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月收入最多到过2000多元,但现在也就1000元左右,城里人也精明了,人家也知道卖,捡不到好东西了。”专家分析说,这不是好现象,因为拾荒者大多不愿意离开北京,一旦挣不到钱,生活难以为继时,有一部分人就有可能铤而走险。

  面临困境

  充当废品收购二传手

  实际上我们这些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充当的是废品收购的“二传手”

  付出辛苦只为挣差价

  “少给城里人一点钱,城里人没有什么,我们活得太难。”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有相当部分废品收购者用假秤等手段欺骗城里人。河南驻马店的张玉福说,“实际上我们这些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充当的是废品收购的‘二传手’,我们在你家门口的收购价略低于收购站的,因为你们也图省事,少跑道。卖给我们后,再由我们送到收购站,我们付出点辛苦从中挣这个差价。前几年根本没有用假秤的,都是这些老头老太太逼出来的。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有些人卖废品都要我们出收购站的价格,那我们挣什么?吃什么?后来逼得没办法,想出这么个办法,只有在秤上找一找。这种秤的价钱比正常秤贵一倍多呢!”

  为夺地盘占山为王

  在拾荒人中,因为抢夺地盘发生聚众械斗的事件时有发生。调查者发现,去年6月,在霜景花园小区就有欺压拾荒者的现象:他们每天开一辆黑色

帕萨特来,天天“巡查”,让收废品的根据地段和摊位大小收取10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的管理费,每月能收入几万元。后来这个团伙被公安机关一举捣毁。曾经有某处的十几个垃圾桶也被两个黑龙江人所“占领”,凡是行人扔的可捡之物均属于他们所有。

  另外,一些不法分子是捡破烂与偷盗一肩挑,收购与销赃一条龙。他们进了建筑工地,偷掉了无数井盖、电缆,他们与工地保安、工人秘密约定,干着收赃卖赃的违法活动。

  行业管理

  行业松散亟待规范

  建议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拾荒者审查、登记、发证、监督、管理工作

  记者通过采访相关部门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废旧物资回收原来是由供销系统的回收处负责管理,它也承担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相应管理的职能,但由于体制改革的原因,这个部门已经不实施这个功能了。北京社科院刘怡华研究员建议,对于拾荒大军应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如今,拾荒大军发展势头迅猛,这是多年前始料不及的,所以常规的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现在对于回收行业的监管归北京市商委,但是如此复杂的行业又不是一个部门能管理好的。这个行业本来就松散,现在没有人负责拾荒者审查、登记、发证、监督、管理工作,缺少规章制度的约束,也就难免行业的混乱无序。

  除此以外,专家同时也建议,治理拾荒大军,也要做好废旧物品分类,对于铁路、油田、电信通信等公共设施加强监管等。        

  晨报记者 代小琳

  相关链接

  北京人也加入“拾荒大军”

  研究者发现,除了外地人,近年来,北京人也加入了“拾荒大军”。

  随着城市下岗职工和贫困人口的出现,北京人也有参加“拾荒大军”行列的。他们丢掉了“面子不好看”的思想负担,堂而皇之地参加拾荒。此外,还有一些衣食基本无忧的北京人也打起拾荒的念头,他们的目的和外地人是有差异的。我们在调查中遇到过一位姓李的丰台区退休老工人,他每月有1100元的退休金,今年64岁,看上去身体很结实。他自称是“自由捡拾者”。他说,“我退休后就发现外地人在北京捡废品的越来越多,再一细问才知道,一个妇女每月都捡千八百的。我的身体还可以就想试试,可是刚和家人一说就炸锅了,老伴、儿子、儿媳妇全反对。后来我就想了个辙:偷着干!每天吃过早饭骑自行车走人,到朝阳区、宣武区和东城区,怕家人看见。可有一招,我只捡矿泉水瓶子,不捡其他的。我还到一些饭馆,发现吃饭的人都不要酒瓶和饮料瓶,我穿的干净,又是京腔京调,所以老板和顾客都给我面子。每年3月开始到10月末,天冷了就不干了。你们可别小瞧了,每天我都能卖个十几块钱,3年来,我的小金库也有个万八千块的,将来出国旅游去……”

  晨报记者 代小琳

  媒体视点

  拾荒背后的利益和规则

  通过捡垃圾,一个四川农民在15年的时间里,从衣食无着,变成了百万富翁。而且,京城“垃圾大王”杜茂洲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让垃圾回收变成了一个产业。

  在“垃圾大王”杜氏兄弟背后还有一个“智囊”,这个智囊名字叫王惟平。

  王惟平是垃圾对策专家,1996年,王惟平开始利用双休日跟随杜氏兄弟捡垃圾。9个月后,他在自己调查分析报告上写道:“从专业分工角度,有3.1万人是蹬三轮车沿街收购废品的,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为1.5万元;从宾馆饭店收泔水和商场收废品的人约为2万人,人均年收入1.2万元;蹲守垃圾楼(北京已建成762座垃圾楼)或扒居民楼垃圾道捡垃圾的人约2.1万人,人均年收入也在1万元以上;散布在城乡结合部,从事废品市场交易的人约1万人。” 他调查报告最终的结论是:“拾荒大军是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理论可信可行可推广的实践者。”

  1999年初,他指导京城“垃圾大王”的杜氏兄弟成立公司,理由是“既然干着第四产业,就得正规化,消灭游击队,群龙有首才便于管理”。“北京一年产生的垃圾大约是400多万吨,堆起来相当于两座景山。他们的功绩在哪儿?因为垃圾是要付出代价的,收运、转移和处理1吨垃圾,要花掉财政150多块钱。” 那么,按这个推算,北京市一年要为处理垃圾花去7个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如买垃圾车、修建垃圾厂、油钱、工人薪水等固定投资。

  这就是王惟平关于在利益方面的考虑。他认为,在杜茂洲等人的带领下,每年可以减少逾150万吨的垃圾量与政府对垃圾处理2.1亿多元的费用支出。同时,还能节约资源,解决就业。这样一来,地方政府与“拾荒族”之间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据《财经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