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入世关口“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这位制造业巨头感到莫名其妙,在他看来,不在于做什么,关键要赚钱,要注意股东价值
文/本刊记者牛文文
陶建幸(春兰集团)
加权总分:3.86
最高单项:资本观念与运作能力(3.62)
最低单项:市场影响力(3.35)
未来五年所领导企业仍将保持行业领先:
肯定者32%,否定者12%,说不清56%
企业家自评:无
“波音不就是个造飞机的?英特尔不就是个造芯片的?美国也有制造业,制造业有高有低,关键看你怎么做”,一贯低调的陶建幸,在入世前夕出奇地高调“唱好”中国的制造业。
那一天的场面有点戏剧性:2001年10月22日广交会贸易论坛,在他之前演讲的台湾企业家温世仁,很不看好中国制造业,“人家在进网络社会,中国却集中了全球的工业社会问题”;轮到陶建幸,讲的却是“中国制造业入世的三种模式”,制造业的机会。场内的听众,几乎能感觉到两人演讲碰出的火花。广州那天的讲台对1米8高的陶建幸来说显得低了一些,陶总得弯下腰就着话筒,不怎么得劲。
第二天上午,第三天上午,陶建幸燃着香烟,在他下榻处对记者舒展地展开他的制造业话题,不过,话间他总是问我和《经济观察报》副总编刘坚:你懂我意思吧?
大家对制造业有误解
对以IT的名义“唱衰”制造业,陶建幸感到莫名其妙:他说他是IT,我看他是家电,家电家电,家用电脑,现在连苏南的农民家里都在组装电脑了,IT业的人有什么瞧不起制造业呢?
陶建幸几次去过硅谷,前后印象大不相同。前年去,硅谷热闹非凡,人人不要工资只要期权,去年又去,门可罗雀,电力用不掉,大家要工资不要期权。“最时髦的人最先冷”,陶对软件公司的人说:你们不服务我,你们自己就不能生存——他们背离了我们这些人,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孤军冒进。
春兰的海外总部原来在香港,今年想搬到美国去,起先选了两个地点,一个是纽约世贸大楼,一个是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陶建幸都不同意:其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那一带是金融中心,里面全是美林、摩根斯坦利这样的投资公司,我们搞制造业的,到那儿空有其名,太招摇;其二,纽约世贸大楼里的企业,要么是世界最大的,要么是世界最小的,我们到那里算什么?其三,海外总部100多人,1000平米面积够了,世贸大楼要一层面积太大,不如到其他地方买一层楼更实用。最后买了纽约麦迪逊大道444号一个地方,“倒让我们躲过了9.11”,现在提起这事,陶建幸还非常得意。
陶建幸那天在广交会上的演讲,后来以“陶建幸纵论制造业入世的三种模式”,在网上在业界广为流传——其实那天在现场他念讲稿念的很套路,远不如后来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的直白:我不同意“入世后制造业不能搞”,在信息化帮助下中国的“大工业时代”可以缩短,但不可能跨越。中国必须完成工业时代。这一点,我和李嘉诚有共识:IT网络只是工具,只能促进、改造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有戏?陶建幸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马总体实力比不上人家,可在比赛规则下巧用优势,结果却赢了。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制造业,怎么能弃长不用,以己之短对敌之所长呢?
“可能是大家对制造业有误解”,陶建幸归结说。
陶式制造业:要赚钱,不当第一
那么,在陶建幸眼里,制造业是个什么样子?
制造业才是最真实的价值体现。我要造一个东西出来,他就造一个东西出来。在制造的过程中,你的科技,你的思维,你的组织方式,以这种有形的方式出现。有人说中国将来是世界加工厂,怎么可能只是加工厂?没有人造图纸怎么可能造出来,没有人研发怎么可以造出来,你就是造大米也要知道什么时候撒肥料。只看到造一个东西,看不到制造那个东西需要的思维、设计、组织,这里面是有高下之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制造业也是高科技,高科技也有制造业。
家电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都在下降,春兰这些年来一直维持比较高的利润增长。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有很多猜测,说春兰除了家电以外是否在做另外一些回报率比较高的一些产业,比如资本运作。
陶建幸不认同。他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制造业——只不过他的的做法与别人有点不同。
有什么不同?
做什么都要掌握附加值最高的那一块——
我做空调同时做空调压缩机,做冰箱同时做压缩机,做摩托车同时做发动机。不要看这些体积很小的东西,利润贡献率相当高。只做整机,毛利最大不过25%,但我们连上压缩机这一块,毛利达到50%-60%。但搞核心的东西,投资也大,建200万台年产量的压缩机生产线,投资是200万台整机生产线的6倍,很多人不愿意,所以我比他们赚的多。闷声发大财,蛮好。只搞组装,门槛太低,农民都能做的时候,大工业怎么做下去?
不赚钱的第一不做(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赚钱,不是当第一)——
有些行业,做大了不一定是好事。老想当第一,进入什么行业都要当第一,不惜代价争第一,越陷越深。彩电企业规模要是不做到100万台,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我看60-80万台是个合理规模。现在,彩电企业,凡做大了的都难过,做小了的都赚钱。不赚钱当第一,最后毁你害你让你全军覆没。我陶建幸只做赚钱的事,不赚钱不做第一。
在中国的家电业生存下来不容易,活得好更不容易。上面这些心得,应该是陶建幸这些年在家电业独善其身的“秘笈”。问题是,这些过去的岁月、过去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在入世后新战场还有多大价值?
现在世界上唯独中国还有专门的家电企业。80年代日本碰到的家电问题,今天中国已经全碰到了:1989年日本家电公司的家电部门全都亏损。今天如果认真,中国很多家电企业可能要倒闭。全球如此,中国会不会独善其身?WTO后倒闭的危险会更加突出。10年后,中国还会不会再有独立的家电企业?
一股凉意上心头。
股东是水,企业是舟
1999年,陶建幸在GE待了15天,那是给陶建幸留下深刻记忆的两个周。中国最高层向GE派出了自己国家队的强大阵容(清一色大型国企领导人),GE也派出了自己的强大阵容(威尔奇自己率GE高管层“全陪”),老总对老总,天天在一起交流,决策、研发、公关、财务全流程,“他们想什么干什么,基本清楚了”,“GE比我大,但很多地方是一致的”。
在GE,陶建幸问杰克:有什么事是你每天都要做的?杰克回答,他多年来每天都要安排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接待接触华尔街的投资家,向他们公布企业信息。——说到这儿,陶的声调突然高了起来:
我这几年一共拿了股民2个多亿,分了7个亿的红,可前几年没少挨股民的骂!他们不要分红,要配股,你越配股,他们好像感觉越好。这对股东是一种悲哀,这是不公道的。你赞同的是危害你的东西,反对那些支持你的东西,你说这不是悲哀吗?
但做企业的人不能因为股民的不成熟,就忽视股东的存在。配股圈钱,就是忽视股东的存在,很多人做企业根本没有股东这个概念!你不能觉得股民不成熟,股东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股东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16个字,陶建幸一字一顿重复了好几遍。做企业赚钱不易,到股市圈钱容易,扭曲的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年让不少曾经建立起赫赫声誉的企业家抵不住赚轻松钱的诱惑,作假圈钱,粉饰业绩,最终害了股民,坏了自己的名头。从2000年起,《中国企业家》一直提醒企业家要过资本关,要学会“资本化生存”,在“没有股东的日子里”更要自重。但局外人的说教,比不上身在其中的陶建幸的一声狮子吼:“人家杀人没抵命,难道你也去杀人?”
领导一个大公司,连自己的责任都不清楚,简直是笑话。关键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应该负的责任负责。
这可能是陶建幸最具全球化价值的思想,他点中了这一代本土企业家在WTO后最致命的弱点。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